、TCP/IP协议栈 四层模型 TCP/IP这个协议遵守一个四层的模型概念: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和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 模型的基层是网络接口层。负责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帧是独立的网络信息传输单元。网络接口层将帧放在网上,或从网上把帧取下来。 互联层 互联协议将数据包封装成 internet数据报,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 这里有四个互联协议: 网际协议 IP: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址和路由数据包。 地址解析协议 ARP: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硬件主机地址。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 ICMP:发送消息,并报告有关数据包的传送错误。 互联组管理协议 IGMP:被 IP主机拿来向本地多路广播路由器报告主机组成员。 传输层 传输协议在计算机之间提供通信会话。传输协议的选择根据数据传输方式而定。 两个传输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 TCP: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适合于一次传输大批数据的情况。并适用于要求得到响应的应用程序。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提供了无连接通信,且不对传送包进行可靠的保证。适合于一次传输小量数据,可靠性则由应用层来负责。 应用层 应用程序通过这一层访问网络。 网络接口技术 IP使用网络设备接口规范 NDIS向网络接口层提交帧。IP支持广域网和本地网接口技术。 串行线路协议 TCP/IPG一般通过internet串行线路协议SLIP或点对点协议PPP在串行线上进行数据传送。(是不是我们平时把它称之为异步通信,对于要拿LINUX提供建立远程连接的朋友应该多研究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2、ARP 要在网络上通信,主机就必须知道对方主机的硬件地址(我们不是老遇到网卡的物理地址嘛)。地址解析就是将主机 IP地址映射为硬件地址的过程。地址解析协议ARP用于获得在同一物理网络中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解释本地 IP地址(要了解地址解析工作过程的朋友看好了) 主机 IP地址解析为硬件地址: (1)当一台主机要与别的主机通信时,初始化 ARP请求。当该IP断定 IP地址是本地时,源主机在ARP缓存中查找目标主机的硬件地址。 (2)要是找不到映射的话,ARP建立一个请求,源主机 IP地址和硬件地址会被包括在请求中,该请求通过广播,使所有本地主机均能接收并处理。 (3)本地网上的每个主机都收到广播并寻找相符的IP地址。 (4)当目标主机断定请求中的IP地址与自己的相符时,直接发送一个 ARP答复,将自己的硬件地址传给源主机。以源主机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更新它的ARP缓存。源主机收到回答后便建立起了通信。 解析远程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