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主讲人:2第一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岗位职责一、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立的意义村级动物防疫员是指由乡镇聘用,承担着行政村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佩戴、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3目录第一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岗位职责第二章动物防疫基本知识第三章动物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第四章兽医生物药品第五章动物防疫技术4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可以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技术传授到基层,有利于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有利于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5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选任和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选任条件1、已取得中等以上兽医相关专业学历的2、已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3、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4、经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6选配条件(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热爱动物防疫工作;(二)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或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2年以上;(三)身体健康,年龄在18—55岁;(四)对本村的畜禽养殖情况比较熟悉和了解,并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防疫工作能力;(五)服从区畜牧局、畜牧兽医站和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的管理,自觉接受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知识及技能教育培训,注重业务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六)优先考虑具有执业兽医师、助理执业兽医师资质和具有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技术的人员。7选配程序及培训学习程序:村委会推荐;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审批、聘用。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学习培训:《动物防疫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村级动物防疫员必须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不少于20个学时的培训,更新兽医技术和兽医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提高业务水平。8三、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主要内容: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佩戴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区局考核、奖惩9四、村级防疫员的岗位职责1、协助做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防疫知识宣传工作。2、负责本区域的动物免疫工作,并建立动物养殖和免疫档案。3、负责对本区域的动物饲养及发病情况进行巡查,做好疫情观察和报告工作,协助开展疫情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等防疫活动。4、掌握本村动物出栏、补栏情况,熟知本村饲养环境,了解本地动物多发病、常见病,协助做好本区域的动物产地检疫及其他监管工作。5、参与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和扑灭等应急工作。6、做好当地政府和动物防疫机构安排的其他动物防疫工作任务。10第二章动物防疫基本知识一、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是各种生物致病物﹙如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动物后引起的动物疾病,因发病动物多,常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其病因通常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疫病称传染病,由寄生虫引起的疫病称寄生虫病。1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不同的传播途径侵入另一个易感动物体内而形成新的传染,并继续传播扩散的过程。12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传染源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13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141、传染源:也称传染来源,是指能使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经常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可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3、易感动物群:对某种病原体具有易感性的动物群即称为易感动物群。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15二、动物防疫的概念、方针和原则161、动物防疫:动物防疫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未受感染的动物之外的手段。根据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通常采取消毒、免疫接种、药物预防、检疫、隔离、畜群淘汰及改善饲养管理和加强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综合性兽医措施用以消除和减少疫病的传播。172、动物防疫的方针:建立和健全各级防疫机构,构建立体式动物防疫体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动物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