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编程一般流程 一、产品编程 1.产品编程步骤 根据图纸画出产品 根据抄数进行逆向勾出点、线、面出产品 二、模具编程 1.拿到模具模型了解模具结构以及需要加工部位(前模/后模) 2.将要加工部位与产品单独导出为一个图档(同版本文档用部件,低版本用 X-T) 3.定义加工坐标系(机床坐标系绝对坐标性重合) 4.分析模型(平面、曲面、精加工、粗加工) (一)开料(根据最大轮廓大 1~2mm 顶面 0.5mm) (二)根据工艺分为开粗、二粗、光刀 (三)分析 Nc 助理(加工界面)层、拐角、圆角、拔模角(斜度) (1.)层 (一) 选择面 (二) 指定矢量(三轴为 ZM) ( 2.)拐角 (一)指定最小半径/最大半径 3 .圆角 ( 一)指定矢量 4. 拔模角 (四)外挂 三~四种颜色 1.平面(底平面加工) 2.直面(一层层等高 靠刀 ) 3.弧面(球刀 小弧面精度不高用等高) 4.斜面(小斜度用平底刀等高/大斜度与直面接触精度高牛鼻刀 (圆角刀) ) 底部清角 三、铜公(电极设计) 1.将要加工部位与产品单独导出为一个图档(同文档用部件,低版本用X-T) 2.每个铜公一个部件 四、进入加工界面后编程前期准备 1.选择加工环境 2.操作导航器固定 3.建立子父节点{程序(与加工坐标系有关)/几何体(包容块)/刀具(与工作坐标系有关)/方法} 4.设立加工坐标系(绝对/工作坐标系/加工坐标系需重合)、工件体、毛坯、安全平面(一般为工件体顶面上方 10mm 以上 高于压板) 5.建立程序组/建立刀具 六.创建操作(设置参数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注意残余料概念) 实时显示方法 (IPW 显示用3D) (一)开粗型腔铣(编完一个检查刀路:注意踩刀进退刀不能进入毛坯范围/小范围进刀/有无未加工到位的) 2D 外轮廓走一刀 (二)二次开粗(刀具参考比前面刀具大2mm){注意下刀量} (有无加工问题踩刀,下刀量过大) 残余料概念 确定用IPW 3D 比较适用于小工件 (三)光面分开光(先光底后光侧,光底要比前一操作余量多一些10 丝左右) 光面技巧:顶面多可一起光 型腔面与开放区域面分开光 高度相差过大(50~100mm)分开光 光侧(等高/靠刀2D) 软材质用靠刀 硬材质用等高/靠刀 石墨用等高铜公用靠刀 底部接顺余量留0.01 靠刀注意余量 多刀最后一刀要少 注意随时优化 模具5mm 以上才能用靠刀 七、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