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驱 虫 药 【学习要求】 1. 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 掌握使君子、槟榔、苦楝皮、贯众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其配伍和应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 3. 了解其他驱虫药的功效特点。 一、含义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肠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主要驱绦虫、蛔虫,主要作用是驱,让虫体麻醉,不能附在小肠而排出。这一章药,基本都是驱虫的,杀虫的是极少数,在中药中,杀虫药主要指外用时对皮肤的寄生虫或局部一些虫,如阴道滴虫,皮肤上的疥虫、螨虫有杀灭作用。如果我们不分,笼统的说某一味药杀虫,就搞不清是口服对肠道寄生虫有效还是外用有效,如果改为驱虫,就把外用杀虫作用和内用驱虫分清了。前面的苦楝子,即驱虫又杀虫。如果对那一种虫作用好,就加在功效中,如驱蛔虫,驱绦虫。如果对绦虫、蛔虫都有效,就写驱虫。对于小的蛲虫、姜片虫不分。西药的驱虫作用很好。达到驱虫效果的用量时,这类药都有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二、功效与主治 驱虫。治疗蛔虫证、绦虫证,虫干扰了胃肠的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物质而引起绕脐腹痛,不思饮食等。原因是:因为小肠里有虫,干扰了胃肠功能,出现腹胀腹痛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二是虫藏在小肠里和人争夺营养,造成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浮肿,三是虫在体内排泄或死亡在肠道中,产生有害产物,人体吸收后中毒、过敏或变态反应。如皮肤瘙痒,风团块等。 驱虫药的驱虫(或杀虫)功效,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蛲虫等)所致的疾病。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每因寄生虫干扰胃肠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之物,而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鼻搔痒,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只在查验大便时才发现患有肠虫病。对此,均当服用驱虫药以驱杀肠内寄生虫,以求根治。 三、性能特点 驱虫药的性味与其杀虫功效无明显相关性,其药性多结合兼有功效而确定,其味多与滋味有关。因主治肠道寄生虫,故其归经以大肠及脾胃为主。部分药物为有毒之品。 偏温、偏寒都是通过兼有功效反映出来的,与驱虫无关。 四、配伍应用 寒热虚实可考虑,但无意义。有寒热虚实可先改善后驱虫,或先驱虫后改善。关键的是配伍泻下药不能少。为了助驱虫,还有利于排除肠道残存的驱虫药,避免人体受伤害。 应用驱虫药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