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启示 科学和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英国的中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甚至指出,在15 世纪以前的好几百年里,中国的科学和技术曾经遥遥领先于欧洲,但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不仅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也使中国传统的科学和技术相形见绌,特别是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一百多年前在西方人眼里,不仅没有现代科学,是一个封建、落后、贫穷、愚昧的国度。今天的中国与一百年前的中国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抚今追昔,巨大的进步的确令人欣慰,但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还远没有完成。科教兴国、现代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因此回顾近代中西几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正确认识和理解近科学技术发展史,对我们当代的科学文化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一、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7 世纪的明清之际西方科学技术借助于耶稣会士开始传入中国之时。我们一般把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西学东渐和自强运动时期 清代以来,来到我国传教的西方人成百上千,但同一时期到欧洲游历的国人却屈指可数,而且几乎都是天主教徒,没有当时出类拔萃的知识分子。当西方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候,停留在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状态的中国统治者竟浑然不知。这也就决定了当 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时候,我们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所以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最初引进与发展,是不自觉的,是被动的。 19 世纪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随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而来的西方传教士,主要是英美传教士,他们在传教之余,开始对中国人进行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从而使明清以来的西学东渐再度复苏。虽然从事近代科学知识传播的只是其中的少数人,但他们与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合作,把一批近代科学著作译成中文,从而开启了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先路。其中尤其以墨海书馆在1850 年代翻译出版的几部高水平科学著作,使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原来是依靠近代科学技术,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同时,少数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开始认识到中国正处于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代。西方强大带来的危机感,不仅仅是眼前所面临的列强入侵,而且还有文化上和心理上落差的冲击。为了挽救危局,在19 世纪60 年代初,朝野的一部分洋务派主张"借法自强",主动引进西方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