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茶文化历史与产业现状韩国茶文化历史与产业现状伍崇岳韩国的民族史有多年,传说三国时代已有植茶,新罗时代茶文化形成和发展。茶文化自中国传入韩国以后,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逐步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成为朝鲜民族文化的根。韩国茶历史据韩国古籍《三国史记》载:“前于新罗第代善德女王公元年在位时,已有茶”。《新罗本纪》云“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善德女王属三国时代(公元前一)末期人,故韩国饮茶习俗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至新罗时期兴德王三年(),遣唐使金大廉自中国带回茶种子,朝廷下诏种植于地理山开始,促成韩国本土茶叶发展及促进饮茶之风,并流行于广大民间,从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高丽时期(),是韩国饮茶的全盛时期,贵族及僧侣的生活中,茶已不可或缺,民间饮茶风气亦相当普遍。当时全国有庆尚道个茶区、全罗道个茶区等共计个茶产地。当时的名茶有孺茶、龙团胜雪、雀舌茶、紫笋茶、灵芽茶、露芽茶、脑原茶、香茶、蜡面茶等。王室在智异山花开洞(今庆尚南道河东郡)设御茶园,面积广达四、五十里,此即为俗称的「花开茶所」,所产茶叶滋味柔美浓稠有如孺儿吸吮的乳汁,所以称为「孺茶」李朝()取代高丽之后,强调伦理儒学,提倡朱子之学,佛教、神仙思想及茶道等皆被排斥,于是茶荒廃、茶道中衰。到了朝鲜末期,丁若镛、草衣禅师、金正喜等人大力提倡饮茶、种茶、著书及将茶与艺文结合,频临廃绝的茶道才再度兴盛起来。日俄战争后,日本在韩国除拓展茶产业外,并在年代以梨花、淑明女子专门学校为始全国所高等女校设置日本式茶道课程。日据时期结束后这些日式茶道转变为韩国式茶道界除在日常饮茶外也积极从三国以来的茶道典籍中找岀自己茶道的特质。韩国茶文化从理论上学习和实践中看到,大韩民国茶文化有三大特点一是广大民众参与的社会性;二是继承传统的历史性;三是不断创新的时代性。主要反映在全国性的民间社团组织多,一些大学设茶文化课,民众入会和学生学茶文化的多,每年在各地举办茶文化活动。按资料显示,全国茶文化社团组织有韩国茶人联合会、韩国国际茶叶研究会、韩国茶生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