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改革如何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刘启迪摘要:目前,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年,教育部把“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作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之一。在此背景下,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未来高中课程改革的顶层理念。要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指导作用,需要清楚核心素养对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需要走课程文化自觉的路径,需要注意核心素养理念的转化,需要树立涵盖并超越课程知识观的核心素养观,需要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不可把学生核心素养狭隘化,需要强调和重视语言文字的素养。关键词:高中课程改革;核心素养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还是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都对高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教育部的《意见》要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等要求落实到各科教学中。在此,笔者从以下七个方面论述高中课程改革如何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希望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真正能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一、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对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目前,"学生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最早开始研究核心素养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英文缩写),该组织在年就启动了“素养的鉴定与遴选”。此后,有个国际组织、个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核心素养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发现,世界上对核心素养研究有四种取向:成功生活取向、终身学习取向、个人发展取向和综合取向。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经合组织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体系都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具体内容。它们虽然不尽相同、不乏个性和特色的东西,但都一个共性的东西最终指向的都是培养"完人”(或者叫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它们都重视自主发展(自主性)、社会参与及互动(社会性)、文化学习(工具性,强调人类文明成果的掌握与运用、精神生产工具的使用等)三大领域。「所以,《意见》要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内容渗透到年出台的高中各科课标里,进而高中各科教材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