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201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第六章热扩散率24/10/202热扩散率又称导温系数,其定义为:仅对非稳态传热有意义:稳态导热过程中,温度不随时间变化,各部分物质的热力学能亦不发生变化。单位体积热容的大小对导热过程没有影响,所以热扩散率也就不起作用。直接测量热扩散率必需使用非稳态测量方法。第六章热扩散率pcTxT12224/10/203与导热系数不同,热扩散率综合了材料的导热能力及单位体积热容的大小,表示材料扩散热量能力大小。热扩散率大的材料,热量穿透一定距离所需时间就短,材料温度变化传播快。常温下各类材料的导热系数与热扩散率第六章热扩散率材料λ/Wm-1K-1α×106/m2S-1金属4~4203~165非金属(少数例外)0.17~700.1~1.6液体(非金属)0.05~0.680.08~0.16气体0.01~0.2015~165普通隔热材料0.04~0.120.16~1.6024/10/204激光脉冲法(闪光法)1961年Parker等提出并研制成功。我国于1973年由中科院金属所、上海硅酸盐所、上海激光站等合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运控的激光热导仪。现在激光脉冲法已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测量方法之一。优点:测量材料种类广泛:各种金属、陶瓷、半导体、液态金属等;测试温度范围广:-180℃~3000℃试样尺寸小:直径约10mm,厚度约1~2.5mm测试速度快:一般仅几秒钟。第六章热扩散率24/10/205激光脉冲法(闪光法)物理模型在一个四周绝热的薄圆片试样的正面,辐照一个垂直于试样正面的均匀的激光脉冲,测出在一维热流条件下试样背面的温升曲线,进而求出热扩散率。第六章热扩散率24/10/206激光脉冲法(闪光法)物理模型一维瞬态传热方程:在t=0时刻,脉冲光照射在试样表面并被均匀吸收,则在据表面微小距离l内样品温升为:第六章热扩散率lxlcqxTp00,LxlxT00,TxT12224/10/207激光脉冲法(闪光法)物理模型边界条件:解为:第六章热扩散率0,00LxxT1222expsincos21,npLnLlnLlnLxnLcqxT24/10/208激光脉冲法(闪光法)物理模型由于l<>厚度,则侧面散热可忽略,可视为一维热流;2.试样温升小(3-5)℃,则向环境的散热可忽略不计;3.试样材料均匀,各向同性;4.试样一面受光辐照,在极薄层内吸收并转化为热量;5.光辐照时间远远小于热量在试样内传播的时间。第六章热扩散率24/10/2013激光脉冲法(闪光法)比热测量:是用一个已知比热容的试样作为参考样品,使它和待测样品的表面都涂有吸收率相同的极薄涂层(一般用胶体石墨),分别进行两次同样的闪光加热,测出两次实验的最大温升及表征激光能量大小的信号,可得待测样品比热容:式中cpx,cps分别为待测和已知(参考)比热容,M为质量,Δtmax_x,Δtmax_s分别为待测和已知是最大温升值,Qx,Qs是表征闪光能量大小的信号。第六章热扩散率sxxxssspxpQTMQTMccmax_max_24/10/2014激光脉冲法(闪光法)闪光法测量比热的精度较低,主要是闪光能量不易准确测定,另外表面吸收层也不能完全一致。当已知比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