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一 )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识记、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这部分的专业知识是中药学学科的核心组成内容,也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体现执业药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准。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药药性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 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与性状鉴别,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控制等内容; 熟悉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成分及中药毒理; 并能够运用有关中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药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历代本草着作1. 神农本草经学术价值2. 本草经集注3. 新修本草4.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5. 本草纲目6. 本草纲目拾遗7. 中华本草1. 中药性能理论(1)药性理论的内容(2)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2. 四气(1)确定四气的主要依据(2)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关系(3)寒凉性所示的效用(4)温热性所示的效用(5)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一中药与方剂(二)中药性能3. 五味(1)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2)五味与所疗疾病的关系(3)辛味、甘味、酸味、苦味、咸味的效用与临床应用(4)气味配合的原则与规律(5)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4. 升降浮沉(1)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2)升降浮沉与所疗疾病的关系(3)升浮性所示效用(4)沉降性所示效用(5)顺其病位用药(6)逆其病势用药(7)依据气机运行特点用药(8)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5. 归经(1)归经的理论基础(2)归经的确定依据(3)归经的表述方法(4)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6. 有毒与无毒(1)“毒”的特性(2)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3)使用有毒中药的注意事项(三)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1. 功效(1)功效的认定(2)功效的表述(3)功效的分类2. 主治病证主治病证的表述3. 相互关系(1)功效与主治病证的关系(2)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的关系(四)中药的配伍1. 配伍目的配伍的目的2. 单味药配伍(1)七情配伍的内容(2)七情配伍的应用原则3. 中成药配伍(1)功似配伍(2)功异配伍(五)方剂与治法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 常用的治法“八法”的内容与应用3. 方剂的组成(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的内容)(2)组成变化(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更换)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