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一、上课班级:2019级动物科学专业二、上课要求三、总学时:45学时四、成绩计算考试:60%作业:20%出勤:10%提问:10%五、参考书《动物生理学》周定刚《动物生理学》杨秀平《动物生理学》陈守良第六章消化与吸收(DigestionandAbsorption)主要内容1.胃肠运动的基本形式及作用2.各种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3.蛋白质、糖类、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4.瘤胃微生物消化6.1概述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过程吸收:消化道内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6.1.1消化的方式(1)机械性消化:经过消化器官的运动,将饲料磨碎,与消化液混合,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2)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酶的化学作用把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3)微生物消化: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酶对食物中营养成分(主要为纤维素类)进行分解的过程。6.1.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6.1.2.1一般生理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不规则的自律性;(3)持续的收缩或紧张性;(4)较大的伸展性;(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为敏感。6.1.2.2电生理特性①静息电位主要由K+平衡电位形成,但也涉及Na+、Cl-、Ca2+的参与,特别是Na+-K+泵的生电理作用。②慢波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动产生的去极化波。慢波起源于平滑肌纵肌层和环肌层之间的Ca-jal细胞,是一种肌源性电位。③动作电位(快波):主要依赖于Ca2+内流。6.1.3消化道的神经支配支配胃肠道的神经有外来神经和内在神经两部分。外来神经属于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6.1.3.1内在神经系统由肌间神经丛及黏膜下神经丛组成,能对胃肠功能起局部调节作用。6.1.3.2外来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直接支配胃肠、血管平滑肌及胃肠腺体细胞。兴奋时主要引起胃肠运动减弱和腺体分泌减少。副交感神经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只有结肠后段、直肠和肛门内括约肌由盆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多数是胆碱能纤维,其兴奋时引起胃肠道运动加强、腺体分泌增加。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6.1.4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胃肠道内散布在粘膜上皮细胞之间的大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多种激素和激素类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激素生理作用胃泌素促进胃酸分泌、胃窦收缩、消化道黏膜生长促胰液素促进胆汁分泌、胰液中的HCO3-分泌,加强胆囊收缩素引起的胰酶分泌,抑制胃酸分泌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胰酶分泌,加强HCO3-分泌、抑制胃排空、促进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小肠平滑肌收缩6.2口腔的消化6.2.1采食和饮水6.2.1.1方式由采食习性决定,依靠唇、舌、齿为主要采食器官6.2.1.2采食的调节增加能量消耗用于中枢后抑制摄食,体脂:胰岛素和瘦素作—长期反刍动物:VFA单胃动物:GS影响采食传入N感受器体液调节:食物区饱中枢:下丘脑腹内侧区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食欲中枢—神经调节短期6.2.2唾液分泌来源:腮腺、颌下腺、舌下腺6.2.2.1性质和成分唾液是无色透明的黏性液体,弱碱性无机物:Na+、K+、Cl-、HCO3-等有机物:黏蛋白、黏多糖、免疫球蛋白、淀粉酶(猪)、溶菌酶(狗、猫)、舌酯酶(犊牛)等。6.2.2.2唾液的作用(1)洁净口腔中的细菌和食物残渣;(2)唾液中有灭菌因子(溶菌酶)和蛋白质抗体;(3)湿润、溶解食物,易于吞咽,促进食欲;(4)黏合食物成团,便于吞咽;(5)蒸发水分,协助散热;(6)反刍动物唾液中含高浓度碳酸氢盐,对瘤胃发酵的酸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7)反刍动物唾液中的尿素进入瘤胃,参与机体尿素再循环,减少氮的损失。6.2.2.3唾液分泌的调节:神经调节(1)非条件反射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等刺激引起唾液分泌(2)条件反射采食时,食物的形、色、味以及环境等各种信号,引起唾液分泌。迷走N→Ach+M-受体→大量稀薄唾液交感N→NE+β-受体→少量黏稠唾液(1)非条件反射口腔三叉神经的舌神经支食物感受器-舌面面神经、舌咽神经交感神经三大唾液腺粘稠唾液延髓分泌中枢副交感神经三大唾液腺大量稀薄唾液(2)条件反射食物的性状大脑皮层-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