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育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开地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应努力培育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法律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育同步进行。 一、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比较习得文化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师可采纳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老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爱把英语和母语等同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实行比较的方法把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道别、致谢、建议等。在此只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喧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能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此外,还应注意英美文化差异的比较。例如:在建议表达上,英国人说“Let’s go!”(我们走吧!)美国人说:“Shall we leave?”(我们可以走了吗?),他们认为“Let’s go!”有命令之意,很不礼貌。因此,在讲授第二册 Unit 6 “Shall we go to the park?”时,就应该让学生注意“Shall we…”和“Let’s…”作为两种不同的表达建议的方法在使用上的区别。但在比较中应让学生注意正确对待异国文化,既要防止对异国文化过高评价,也要防止民族中心主义。 二、引导学生对词汇的文化意义进行解读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对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以“dog”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