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普济儿科概述•病毒性脑炎(viralencephalitis,VE)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的表现。病因•其中80%为肠道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其他病毒等。发病机制•颅内急性病毒感染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大量病毒对脑组织的直接入侵和破坏,然而,若宿主对病毒抗原发生强烈免疫反应,将进一步导致脱髓鞘、血管与血管周围脑组织的损害。临床表现•病毒性脑膜炎•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软弱、嗜睡。•体征: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临床表现•病毒性脑炎•大多数患儿因弥漫性大脑病变而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临床表现•额叶皮质运动区临床表现•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增加。•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分类早期可为中性粒细胞为主,之后逐渐转为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含量正常。•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病毒学检查•脑脊液特异性抗体检测•通过PCR检测脑脊液病毒DNA或RNA辅助检查•脑电图弥漫性慢波(病毒性脑炎)辅助检查(脑电图)•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电图以周期性复合波或周期性一侧性癫痫性放电为特征。神经影像学检查•一般概念:•病毒性脑炎患儿出现临床症状时的影像学检查异常具有显著判断预后价值。影像是两个可准确提示病毒脑炎患儿短期后果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神经影像学有助于将病毒脑炎与代谢/中毒性疾病以及感染后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相区别。神经影像学检查•病毒性脑炎病程早期,几乎所有病毒均引起受累区域水含量增高。此时患儿CT显示为低密度区,MR显示T1稍低信号、T2高信号(T2、FLAIR序列)。病程早期病变区质子弥散度减低,弥散加权图像显示病变较常规T1/T2加权序列更清楚。病毒性脑炎神经影像学检查•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理学上,疱疹性脑炎为爆发性坏死性脑膜脑炎,常起于颞叶。病变常向岛叶皮质和额叶眶区扩散,特别是扣带回。受累脑组织弥漫性软化和出血伴胶质和神经成分丧失。弥散加权图像可先于其他影像方法发现异常。CT在发病5天以前常无阳性表现。单纯疱疹病毒脑炎FLAIR单纯疱疹病毒脑炎T2像CT神经影像学检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有特征性的影像特征,如病灶呈多发性,常见于丘脑、基底节、脑干、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区等,其中丘脑受累最多见。T2像正常MRI流行性乙型脑炎T2像T1像FLAIR治疗•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2.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3.控制惊厥发作。•4.呼吸道和心血管功能的监护与支持。•5.抗病毒药物。•6.糖皮质激素。•7.免疫球蛋白。谢谢聆听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