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于丹。首先要向大家道歉,俞敏洪老师很早就邀请我来到这个论坛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家庭教育的心得,但是很不凑巧,因为有非常重要的原因,不能在现场跟大家交流,只能跟大家通过视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新东方其实一直在致力于全社会的教育,那么家庭教育这个问题在这里举办,我觉得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是全民教育的时代,这是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家庭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是一个信任社会化的阶段,大家都觉得,把孩子交给社会、交给越来越细分的专业学校,孩子可以到新东方学英语,可以去上奥数,可以去学电脑、绘画、钢琴……每一样的专业技术越细分,家长越觉得孩子是可以被专业化的社会化组装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才的。在这中间,家庭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中国在悠久的传统中,大家都知道一个概念,就是读私塾。私塾是一个什么概念?也许它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上不如我们现代教育这么条分缕析,没有这么完备的教学系统,没有现代的实验室。但是私塾过去是一对一的,或者是一位老师教几个小孩子的。其中交流、沟通、开放的课程,因人而异的调整,有时候比现代的教育要强一点。在今天,其实我想是一个多元教育匹配的阶段,也就是说,每一个当父母的人都不可能指望着让孩子上一所最好的寄宿学校,三年五载回来他就迅速地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毕竟,学校是教专业的,而家庭是塑造一个人的最好的地方。 中国人是信任家教的,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基本的价值理念往往出自他的家教。我们在今天会经常见到一些学问水平很不错的人,学历文凭拿得很高的人,不一定就有教养,知识跟教养是两码事。所以我觉得今天谈一谈关于家庭教育,我想说我自己的几个感受。 首先一点,家庭教育是在教人的修养和价值理念。中国人的修养是什么呢?从传统的观念上来讲,家庭首先是建立伦理关系的地方。在《论语》上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君子啊,要修身养性,完成他这一生的成长,基本上要分这么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也就是说传统的孝悌之义,一个人进了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出了家门能够友善兄弟,这就够学一阵了,就先得把这个伦理关系协调好,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和谐、什么是人在家里的责任、什么是人的义务,先把这些磨合好才能到第二个。第二个就是人在社会上,叫做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一个人态度要谨慎,言语上不能太冒犯,不能太狂妄,而要笃诚守信。泛爱众,广泛的博爱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