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关于创新能力的对话(中国青年报) 聂北茵 江泽民同志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中指出,“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者:江泽民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有一位读者给我打电话,他说,科学的本质是创新,那创新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你们能不能请学者专家谈谈有关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话题。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金吾伦:我认为,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的反面是“守旧”。创新就要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设想,我们的祖先没有任何创新,那么,人类至今岂不还处在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 董光壁: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因而单纯的模仿不是创新,流行的“追星”和“仿秀”意识都是背离创新精神的,令人生厌的重复会造成原创力的逐渐降低。从时代转变的角度看问题,创新的本质在于继往开来,既要批判地对待旧的又要批判地评价新的,把过去和未来一起熔铸在现在里面。 张丰乾:我想,创新的本质,借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范畴来说就是:“生”。《周易·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而人类是靠自己的创新能力自立于天地之间,最有意义的人生莫过于不断创新的人生。所谓“生”,乃是说“世界”并非本来如此,亦非一直如此,而是生生不息、日新而月异。所谓“创新”,更具体地说,就是“无中生有”——从被抛弃、被忽略、被认为是“不可能”、“不必要”的“空白处”生出“有”来,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化腐朽为神奇。“无中生有”的前提是“有中生无”——超越已有的成果,不为权威的结论所束缚,不被流行的观点所湮没,不因眼前的困难而退缩。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创新的本质就是“有无相生”。 创新的能力从何而来 记者:有一种说法,创新离不开知识,但知识可以从课堂上、书本里学到;而创新能力从书本里是学不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能力是教不出来的。那么创新能力从何而来呢? 张丰乾:我始终认为,创新的能力有一部分是“天上掉下来的”,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的人生来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维模式,这一点必须承认。 金吾伦:我以为,创新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不是人生来就有的。所以,应该从孩童时代起就培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