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跨界之辩电信运营商是否应该介入互联网服务。在互联网服务上应该投入多大精力。在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地发展的今天,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考验着电信运营商的智慧。遗憾的是,电信运营商对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致错过了重要的机遇,并且很可能再次失去新出现的机遇。很多人将电信运营商称为全业务提供商,指的是同时运营固话、移动和宽带网络。这种叫法实际上不准确,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多管道单业务提供商。虽然电信运营商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但这些都不过是管道,而运营商基于这些管道提供的业务从来都只有一个:通信。更离谱的是,电信运营商搭建了固定宽带网络,却没有基于宽带网络提供任何业务,仅提供宽带租赁。而随着3g、4g移动宽带的发展,电信运营商陷入了和固定宽带类似的困境,除了宽带租赁,除了通信服务,还能干什么。电信运营商陷入这种困境,与宽带网络发展初期他们的轻视和认识肤浅是分不开的。电信运营商在宽带发展初期,只是注重发展宽带租赁,对互联网服务不屑一顾。电信运营商搭建了宽带网络,而基于宽带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服务商,不过是些杂草,没有想到这些杂草有长成森林的一天。新闻资讯是一种服务、网络游戏是一种服务、搜索是一种服务、网上购物是一种服务,等等。这些服务与通信服务没有本质的区别,满足着大众的不同需要。特别是当这些服务通过相同的管道、相同的终端向用户提供的时候,是再清楚不过了。所以从互联网服务商第一天开始提供服务起,他们就和电信运营商是同行,是竞争对手。提供网络通信服务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更是电信运营商最直接的对手。电信运营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放任甚至帮助了竞争对手的壮大。举个极端的例子:中国电信竟然使用qq进行客户服务,这和中国电信使用中国移动号码进行客户服务一样可笑。对比20XX年腾讯公司和电信运营商的财报,不难发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已经成长到可以和电信运营商匹敌的程度了。第1页共3页电信运营商介入互联网服务是跨界吗。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论调时,就觉得滑稽无比。如果说电信运营商介入互联网服务是跨界,那么所有的互联网服务商都是跨界而来,并且跨越的距离要远比电信运营商大。刚从大学毕业的马化腾更适合提供互联网服务,而搭建宽带网络的电信运营商反倒不适合。大学教英语的马云更适合提供互联网服务,而搭建宽带网络的电信运营商反倒不适合。在美国工作的李彦宏更适合回国提供互联网服务,而搭建宽带网络的电信运营商反倒不适合。卖脑白金的史玉柱更适合提供互联网服务,而搭建宽带网络的电信运营商反倒不适合。只要认真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没有谁比搭建宽带网络的电信运营商离互联网服务更近。有人会说,擅长修路,不见得就擅长跑运输吧。提这种问题的人,可能已经忘了电信运营商不仅是个修路的,他从来都是个跑运输的。为了跑运输,他才不惜花费巨资,修建一条条专用通道(固话,1g、2g移动)。现在他修建了一条10000个车道的高速公路(宽带网络),有人却说:“你是个修路的,看看收费站就行,跑运输你外行”。以前运过煤,现在根据需要,再运运油、蔬菜,跑跑客运,又有什么不行。即使电信运营商有介入互联网服务的正当性,他具备互联网公司那种创新的能力吗。这确实是个问题。大部分的互联网服务都起于微末,往往甚至只是源于一个概念。而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发展,不可能寄希望于那种可遇不可求的创新。但这个问题依旧上是能够克服的。我的方案是:设立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考察新兴的互联网服务,参股排名前列的互联网公司,不谋求控股,比如普遍持股30%左右。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电信运营商在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等发展初期参股30%,今天将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通信服务被蚕食的局面。有人可能会问,电信运营商具备那种眼光吗。我想反问,手上只有钱的海外风险投资,为何就能具备那种眼光。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大都有国际资本的身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而互联网公司本身对这个问题则清醒得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都开始设立庞大的产业投资基金,开始进行第2页共3页自身业务相关领域的投资。电信运营商已经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