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校属典型的农村中学,由于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本地区农民的经济来源大多是种地、打工,因而多数学生家长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即使有的家长关注学生,也只是将目光盯在学生的成绩上,很少有家长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侵蚀,教师们也习惯于重视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而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再加上而今独生子女居多,因此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在道德方面,尤其是在学习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对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深深感受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适应新课程提出的“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我校选定了《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动研究》课题,申请立项后,于今年 9 月开始有计划地实践研究,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研究过程与实施:(一)、研究对象:通过日常观察及向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及学生调查,发现本校学生在道德、生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学生讲究卫生的意识不强,75%的学生随意乱扔垃圾,大多数看到垃圾不主动捡起来;吃零食现象比较严重;校园、班级环境保持得不够好。课间活动秩序较差,部分学生进行的游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高声喧哗;90%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但问候、行礼均不正规;个别学生爱说脏话,不习惯使用文明语;上操、集会散、慢、舌 L;部分学生爱护公共财物意识不强;独生子女中 50%不能很好地听从长辈的教导,随意顶撞,发脾气,不懂得感恩,认为家长对自己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在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以下问题:大多数低年级学生不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喜欢打断别人的发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爱说半句话;大多数学生朗读时没有感情、唱读现象严重;书本损坏严重,书写不规范,在书上乱涂乱画;做作业时态度不端正,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的居多,部分学生常不能主动完成家庭作业;普遍没有良好的复习旧知、预习新知的好习惯,也没有较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同学不读课外书,学生读书面较窄,仅仅读作文书。学生的不良习惯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