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的患者。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痿病(TCD 编码:WB444)。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 编码为:T09.3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 2002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西医诊断:参照 2011 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诊疗方案”。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常见证侯:(1)瘀血阻络证(2)气虚血瘀证(3)脾胃虚弱证(4)肝肾亏虚证(5)气血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 W3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2.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外科或内科治疗后直接进入康复机构首次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 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临床路径:完全性脊髓损伤、由肿瘤、结核等引起的脊髓损伤、合并重度感染、重度昏迷等。(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 便常规+潜血(4)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5)胸部正位 X 线片、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 X 片。(6)心电图(7)泌尿系 B 超或彩超、残余尿测定(8)双下肢血管彩超(9)盆底肌生物反馈。(10)康复评定项目:① 根据 ASIA 修订的 SCI 神经功能分级。② 运动评分(motorscore,MS)评定运动功能。③ ASIA 的感觉指数评分(sensoryindexscore,SIS)评定感觉功能。④ 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⑤ 24 小时排尿日记、导尿评分(脊髓损伤诊疗方案临床验证 CRF 表提供)评定膀胱功能。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中段尿培养、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 CT 或 MRI、尿流动力学检查、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