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儿科护理学第 1 页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脏的胚胎发育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 周开始形成, 4 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8 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4 腔的心脏。所以,胚胎发育2~8 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二、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1. 心脏重量在整个小儿时期,心脏重量的增长速度并非匀速生长,出生后6 周内心脏重量增长很少。此后,心脏重量增长的速度呈持续和跳跃性增长。新生儿的心脏相对较成人大,其重量约为20~25g,1 岁时心脏的重量为出生时2 倍; 5 岁时为出生时的4 倍; 9 岁时为出生时的6 倍,青春期后心脏重量的增长为出生时 12~14 倍,达成人水平。2. 心脏容积出生时,心脏4 个腔的容积为20~22ml,1 岁时达到出生时的2 倍, 2 岁半增大到3 倍,近 7 岁时 5 倍,约为 100~120ml;其后增长缓慢,青春期始心脏容积仅为140ml;以后增长又渐迅速,18~20 岁时,心脏容积已达240~250ml,为出生时的12 倍。3. 心脏位置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变化,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 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 岁的以后, 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2~5 岁时左心界位于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处, 5~12 岁在锁骨中线上,12岁以后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 ~1cm. 4. 血管的特点小儿的动脉相对较成人粗。动、静脉内径比在新生儿为1: 1,成人为 1:2。随着年龄的增长,动静脉口径相对变窄,在大血管方面,10 岁以前肺动脉直径较主动脉宽,至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 12 岁始至成人水平。在婴儿期,毛细血管特别粗大,尤其是肺、肾、肠及皮肤的微血管内径较以后任何年龄时期都大,冠状动脉相对较宽,所以,心、肺、肾及皮肤供血较好,对这些器官的新陈代谢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5. 心率特点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而心搏量有限,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婴幼儿迷走神经兴奋性较低,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脏搏动较易加速。随年龄的增长, 心率逐渐减慢,新生儿时期,心率 120~ 140 次/分,1 岁以内 110~130 次/分, 2~3 岁 100~120 次/分, 4~ 7 岁 80~100 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