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而成池众景以水为托——浅谈苏州拙政园水系设计特色的理解积水而成池,众景以水为托——浅谈苏州拙政园水系设计特色的理解拙政园是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文徵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即以“中亘积水,浚治成池”点明,造园的主要思路对全园进行布局,形成弥漫处“望假设湖泊”,疏朗自然、清新旷远的风格。充分表达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因地制宜、法乎自然造园手法。图 1 拙政园水系图拙政园以水为骨架,布控全局,以水为主线,把各景点串联成一体。可以说拙政园各景皆有水是一大特色,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浅谈拙政园中各个景点与水的相互关系,梳理拙政园水体设计的特点。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 “池广林茂”的特点。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从文征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可以看出水在拙政园中的作用。图 2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之四文徵明的《王氏拙政园记》以水为线索进行描述,寻着文徵明的线索,探索拙政园各景点与水的相互关系。小飞虹“堂之前为繁香坞,其后为倚玉轩,轩北直梦隐,绝水为梁,曰小飞虹。”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 水波粼粼,宛假设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 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图 3 小飞虹小沧浪亭逾小飞虹而北,循水西行,岸多木芙蓉,曰芙蓉隈。又西,中流为榭,曰小沧浪亭。小沧浪亭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了一个闲静的水院。从小沧浪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欣赏水景的最正确去处。 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 似乎“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志清处经竹而西,出于水澨,有石可坐,可俯而濯,曰志清处。柳隩至是,水折而北, 滉漾渺弥, 望假设湖泊, 夹岸皆佳木, 其西多柳, 曰柳隩。意远台东岸积土为台,曰意远台。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