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探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远意义阚慧娟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要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深刻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而其他的矛盾则居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即次要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中最根本、最本质、最普遍的活动,是人的需求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与其在矛盾运动。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 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 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各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想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只有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才能够找到解决社会发展阻碍的方向。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统筹兼顾,顾全国家大局和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人民更好地朝着美好明天迈进。2 / 12 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就有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经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1956 年党的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不久 " 左 " 的错误思想不断发展,到 1962 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确定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强调要 " 以阶级斗争为纲, 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 月月讲、 天天讲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停止使用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2198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