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物质的分类 【知识清单】 一、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如空气、溶液、合金等) 金属(如铁、锌、镁、汞等) 物质 单质 非金属(如氧气、氮气、氢气、碳、磷、硫、硅等) 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氙气等) 纯净物 氧化物(如干冰、水、生石灰等) 无机物 酸(如盐酸、碳酸、硝酸、硫酸、醋酸等) 碱(如烧碱、熟石灰、氨水等) 化合物 盐(如食盐、纯碱、硫酸铜等) 有机物(如甲烷、酒精、淀粉、蛋白质、维生素、油脂等) 二、材料的分类 纯金属(如铜、铝、金、银等) 金属材料 无机材料 合金(如生铁、钢、不锈钢、黄铜、武德合金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水泥等) 塑料(如聚乙烯 PS、聚氯乙烯 PVC、有机玻璃等) 材料 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尼龙等) (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合成橡胶 复合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机动车的轮胎、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三、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 1、从微观角度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2、从微观角度认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化合物(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专题 3: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清单】 1.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2.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3 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 原子质量的1/1;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5.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钙,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人体中最多的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海洋中最多的是氧元素。太阳上最丰富的是氢元素。空气中最多的是氮元素。 6.元素符号:(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 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 等。 7.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