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史铁生高二语文组王妍史铁生与母亲•母亲生平1、去世时约49岁。2、“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3、1983年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奖。4、本文写于1984年。→→19761976年去年去世。→世。→19281928年出生。年出生。→→2323岁生下史铁生。岁生下史铁生。在史铁生在史铁生2626岁时去岁时去世。世。梳理:作者写了人生中几个年龄段“我”和母亲的哪些事情?思考: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形象?自由朗读课文1、2、3、8段品读鉴赏合欢树母亲路边的“含羞草”第二年没有发芽第三年长出叶子第四年(长大)有一年开花了种在花盆不舍得扔常去侍弄栽在窗前的地上(念叨)已不在人世(执着地培育)(执着地培育)母亲是如何对待合欢树的?梳理:母亲去世后,“我”的境况如何?思考:“我”是如何对待合欢树的?为何“我”对合欢树如此割舍不下?自由朗读课文4——7、9——12段“我”是如何对待合欢树的?(把握作者复杂的情感体验)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可以去却不想去想去却不能去了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看树影儿的孩子有什么深刻涵义?……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母爱的普遍性母爱的独特性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而不是《我的母亲》?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而不是《我的母亲》?线索:串连起母亲、我、孩子情感载体:承载着母亲的爱,我的追忆。象征意义:希望、信念、爱……(以小见大)以物为名的散文,物中以物为名的散文,物中常有人、有事,是某种情感的常有人、有事,是某种情感的寄托,某种精神的象征。寄托,某种精神的象征。拓展阅读香港作家李碧华曾在日本一家小书店看到一本名叫《给母亲的短柬》的小册子——收集了社会各阶层不同的人曾经不敢、不忍、不好意思、没来得及向母亲说的话——“当我见到桔梗花砰然绽放,令我想起你在年轻的日子,大太阳下,持着一把伞。”“求你来领我出去,妈,我在森林中迷路了!”“在我小时候,曾骂:‘你去死吧!’。现在,我多想把那小孩杀掉。”“在电话中说真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我偷偷写个字条:‘对不起,妈’。”“妈,我今天在巴士站见到一个女人很象你,我帮她提袋子了。”“妈,你快乐吗?满足吗?——你猝然去世后四年,我才有力气问你这问题。”岁月流逝,无可挽回,但母爱永存,生命不息。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张晓风《母亲的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