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1. 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不仅有自己的发生发展历程,而且是一个从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可以看作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土壤的发生研究:研究土壤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2.土壤分类的研究:根据土壤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外部形态和内在性质相同和相似的土壤,并入相当的分类单位。3.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一定的环境会出现一定的土壤,土壤分布是有规律的。4.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的数量统计与质量评价的研究。5.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6.土壤保护的研究,对土壤资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制定治理措施。 3. 土层:是原来的成土母质在成土作用的影响下产生分异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壤层次可根据其颜色、结构、结持性、新生体等特征进行划分。(每一种成土类型都有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从而形成了各种土壤剖面,主要的有: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R)) 4.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粗细的状况。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5. 新生体:土壤发育过程中土壤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集聚的生成物。包括:1.化学起源的新生体,如易溶盐类、石膏、碳酸钙、二氧化硅、腐殖质等。2.生物起源的新生体:由生物作用产生的新生体,如粪粒、蠕虫穴、根孔等。 6. 土壤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分化的碎屑物,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7. 次生矿物: 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花学成分和构造都经过改变,不同于原生矿物。 8. 土壤矿质的风化过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综合作用下,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物理性状,而且改变了原有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甚至形成了新的矿物。这种过程称为。 9. 硅铝比率:风化壳、土体或胶体颗粒中的SiO2/Al2O3 的分子比率,能够反映分化产物与岩石相比的脱硅或富硅程度。 10. 迁移系数:全面的衡量元素在剖面中的淋溶迁移的程度,其公式如下: Kmk=三氧化二铝氧化钾母质层或母岩层的三氧化二铝氧化钾任一土层或风化层的 如迁移系数<1,表示该元素在土层中有淋溶,系数越小,说明淋溶程度愈强;反之,说明该元素在土层中不但没有淋溶而且有积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