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医学知识讲座1.掌握常见呼吸道病毒种类及引起的主要疾病2.掌握流感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包括形态结构、分型与变异;微生物学检查法3.掌握麻疹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致病性及其与SSPE的关系4.熟悉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原则5.熟悉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6.熟悉风疹病毒致病特点7.了解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重点与难点呼吸道病毒种类•正黏病毒–流感病毒A,B,C型•副黏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人偏肺病毒•冠状病毒•披膜病毒•腺病毒•小RNA病毒第一节正黏病毒Orthomyxoviridae•正黏病毒是指对人或某些动物细胞表面的黏蛋白有亲和性、有包膜、具有分节段RNA基因组的一类病毒。•只有简称流感病毒的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一个种,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是人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一、生物学性状BiologicalCharacters•形状球形或者椭圆形•结构核衣壳由8个核酸节段和核蛋白及RNA聚合酶复合体组成包膜刺突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糖蛋白,三聚体•每条单体被蛋白酶消化成HA1、HA2二个多肽•HA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血凝素(Hemagglutinin,HA)•HA的主要功能凝集红细胞能与人、鸡、豚鼠等多种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即出现血凝现象。吸附宿主细胞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并有膜融合活性,是病毒引起感染的关键。抗原性其抗体既可抑制血凝现象,又可中和病毒,是主要的保护性抗体。•糖蛋白,四聚体•功能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具有抗原性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分型•根据NP和MP的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被分为甲、乙、丙三型。•根据病毒表面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迄今发现HA有16种(1~16)、NA有9种(1~9)抗原。变异•抗原性漂移(Antigendrift)–编码表面抗原(HA、NA)基因点突变累积导致抗原位点的改变,属量变,变异幅度小,即亚型内变异。–引起小规模流行,与人群免疫力选择有关。•抗原性转变(Antigenshift)–由于基因组重配导致病毒一种或两种抗原发生变异,属质变,变异幅度大,形成新亚型。–由于人群完全缺少对新亚型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引起大流行。培养特性•鸡胚接种初次接种——羊膜腔再次接种——尿囊腔•细胞培养猴肾原代、狗肾传代(MDCK)抵抗力•弱、不耐热、5630min℃杀灭•对干燥、紫外线等敏感二、致病性Pathogenicity•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传播途径:飞沫传播、间接接触•机制在呼吸道柱状上皮增殖,不引起病毒血症NA可降低细胞表面黏度,使细胞表面受体暴露,便于病毒侵袭•致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三、免疫性Immunity•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四、微生物学诊断Microbiologicaldiagnosis•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标本:口腔含漱液培养:鸡胚尿囊腔结果: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学诊断补体结合实验查病毒可溶性抗原•快速诊断:IF、PCR五、防治原则Preventionprinciples•灭活病毒疫苗,定期注射•病毒亚单位疫苗:HA/NA•对症治疗,防止细菌性并发症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甲型流感病毒的H1和H3亚型较易感•禽流感的流行,可通过与人类毒株互换基因片段,发生人类流感病毒的遗传重组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时间表时间地点病毒亚型感染疾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1996年英格兰H7N7结膜炎111997年5月中国香港H5N1人禽流感111999年中国香港H9N2人禽流感轻症22003年2月中国香港H5N1人禽流感212003年3月荷兰H7N7人禽流感轻症8412003年12月中国香港H9N2人禽流感轻症12004年1~4月越南、泰国H5N1人禽流感121622005年9月~东南亚、欧洲H5N1人禽流感•传染源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野禽•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