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的电镀工艺介绍 1 前 言 塑料制品装饰性电镀工艺通常是脱脂和粗化以后进行中和,预浸和催化处理,然后化学镀和电镀。其中的催化处理是采用含有钯化合物和锡化合物的胶体溶液。化学镀是采用三聚甲醛等具有强还原能力的化学镀铜液。化学镀初期,首先在钯/锡胶体膜内的具有强催化作用的钯上析出铜,然后在具有强还原能力的还原剂作用下继续发生铜的还原析出。不仅在钯上而且在横方向上成长化学镀铜层,本来没有催化能力的锡上也析出镀层,结果产生所谓的桥接(bridge)析出,容易产生海绵状(sponge)镀层。如果在具有桥接析出的化学镀铜层表面上进行电镀,就容易产生镀层不均或者微细星点状凹痕的群体镀层。为了防止这些外观不良的镀层发生,化学镀以后采用抛刷处理,然后进行电镀,工艺较为繁杂。此外化学镀铜液中含有的三聚甲醛是一种潜在的致癌性毒性物质,还由于使用了络合能力很强的 EDTA等络合剂络合铜离子,使得废水处理相当困难。鉴于上述状况,本文就处理简便,可以获得镀层外观和物理性质优良的塑料制品电镀工艺加以叙述。 2 工艺概述塑料制品电镀工艺程序为:脱脂→粗化→催化→化学镀→电镀。 2.1 脱脂和粗化塑料表面上往往存在指纹、油脂等有机物沾污以及由于静电作用产生的尘埃等附着物,必须采用碱性脱脂剂进行脱脂清洁处理。然后采用 CrO3和 H2SO4混合溶液进行粗化处理,选择性溶解树脂表面,以产生旨在提高镀层附着性等性能的锚固作用。例如以 ABS树脂为镀件基体时,通过粗化时 CrO3的氧化作用溶解出丁二烯,在树脂表面上形成 1~2μ m的锚坑。吸塑 塑料制品 条码打印机丁二烯的氧化分解,赋予树脂表面以羧基等极性基,有利于以后吸附胶体催化液。此外,如果以通用工程塑料或者超级工程塑料为镀件基体时,因为难以粗化处理,须在粗化以前进行预蚀处理。采用有机溶剂可膨润树脂表面的表皮层或者结晶取向层,例如采用二甲亚砜等强极性溶剂进行膨润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粗化处理效果。具有无机物或者玻璃纤维等填料的树脂基体也必须进行粗化处理。粗化处理以后,采用稀 HCl或者含有亚硫酸氢盐等的还原剂溶液进行洗净处理,以除去树脂表面上残存的 CrO3等粗化液。 2.2 催化催化液是含有贵金属化合物和亚锡离子化合物的胶体溶液。适宜的贵金属化合物有氯铂酸盐、氯金酸盐、亚硫酸金盐、氯化钯、硫酸钯、硝酸银、硫酸银等。它们可以单独和混合使用。以贵金属计的质量浓度为 0.1~0.5g/L,最好为 0.15~0.3g/L。以锡计的质量浓度为 10~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