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承文明》心得体会学习《传承文明》心得体会我学习了教师继续教育读本《传承文明》,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对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育之歌、贵州教师誓词、弟子规、传统节日介绍、我国法定节日介绍、千字文、百家姓、声律启蒙等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对教师职责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圣神的责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圣神的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终生学习,不断进步。为全体学生的美好未来,奉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牢记这份职责,联系工作实际,明确目标,不辱使命,勤奋努力工作。二、对弟子规和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弟子规则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根基,每一个人都能从中了解到应当如何做人。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是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在弟子规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字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这句话对我触动较深,1在生活或是工作中,会存在些偏见,不能做到这些。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和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高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泛爱众人的君子,他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应效仿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做人有原则,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这些对比起自己第1页共3页的言行,存在很大差距,有时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偏向聪明,成绩好的孩子,有时自私自利,不顾及别人,还有很长的道要走啊。我国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是重要的中华文明,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国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是传承文明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民主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介绍了春节、云霄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元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腊八节十个传统节日,其中我对春节记忆最深。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通常有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等节日食物,还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爆竹、压岁钱等习俗。压岁钱是由长辈送给未成年的晚辈,把祝愿和好运带2给他们,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介绍了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十个我国法定节日,其中对国庆节记忆尤深。“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放映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为全民性的节日,承载了我国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和号召的具体体现,显示了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三、内容丰富的千字文意义深远千字文,知识广泛,上至远古时代,开天辟地的故事,下至近代社会人情,从自然界一年四季变化的规律到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以及他们勤奋学习、清正廉洁的故事,它具有丰富第2页共3页的历史人文知识,是对学者有益的读本。其中“信可姨复,器欲难量”诚实的话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告诉我们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