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作者:王蕾来源:《健康人生》第 06 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再障虽不是一种恶性疾病,但仍是一种较难治愈的血液系统疾病。重度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低能够造成严重感染或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再障是一种由多方因素造成骨髓造血功效衰竭,从而造成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各个年纪段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 一、再障是如何发生的 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增殖分化成为我们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涉及单核细胞、粒细胞)等;而再障患者的本身免疫组织会错误地攻击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使造血干细胞减少,造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也对应地减少。如果把骨髓比方成土地,血细胞比方成庄稼,那么正常人的骨髓是一块长满庄稼的土地;而再障患者的骨髓就是一块不能长庄稼的土地。 二、可能引发再障的因素 再障分为先天性再障和后天获得性再障。先天性再障非常罕见,约 50%~75%的病例因素不明为特发性,而后天获得性再障(继发性)重要与药品及其它化学物质、感染及放射线有关。与再障发生亲密有关的药品有氯霉素、抗肿瘤药品等;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苯、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都可引发再障;短期大剂量放射线接触可引发急性再障,小剂量长久接触放射线可引发慢性再障。 三、再障会引发哪些症状 我们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均来源于骨髓造血组织。再障由于多个因素出现了骨髓造血功效下降,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也就随之减少,从而引发对应的症状。再障根据严重程度分为重型再障和慢性再障。重型再障重要以感染和出血症状为突出体现,而慢性再障以贫血的症状为主。 1.贫血的症状 血液中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量减少称为贫血。红细胞的正常功效是携带人体各个器官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氧气。红细胞的减少造成血液中携带氧气的量减少,因此出现人体器官缺氧的症状。例如神经系统缺氧可体现为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消化系统缺氧可体现为食欲减低、恶心呕吐等。贫血时心跳会加紧以代偿机体的缺氧。严重贫血可引发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呼吸系统缺氧会出现活动后气促。贫血可体现为面色苍白、甲床苍白。 2.感染症状 与单纯的贫血不同,再障患者往往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低。白细胞的重要功效是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的侵害。因此,再障患者由于白细胞的减少极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感染常体现为发热,体温常在 38.5℃以上。常见口腔溃疡、肛周感染,也可发生肺炎,体现为咳嗽、咳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