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UGIB一.定义•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肝胆等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亦属此范围;•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指一次(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8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二.病因•1.消化性溃疡;•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4.上消化道肿瘤;•5.其他:Mallory-Weiss综合征、上消化道血管畸形、Dieulafoy病、胃黏膜脱垂或套叠、急性胃扩张或扭转、物理化学和放射性损伤、壶腹部肿瘤、胰腺肿瘤、胆胰管结石、胆管肿瘤、全身性疾病如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结缔组织病等;三.临床表现•1.呕血:是UGIB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近,出血量(250ml以上)大者常有呕血,出血量少者无呕血;出血速度慢,呕血呈棕褐色或咖啡色;短期出血量大,血液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2.黑便:出血量>5ml,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50ml,粪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急性大量出血(短时间内>1000ml)由于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晕、心慌、乏力、体位性低血压、心率增快等;严重者出现休克;•4.贫血和血象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须经3-4小时及以上才出血贫血,在出血后24-72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急性出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出血后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则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5.发热:消化道大量出血后,部分病人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发病机制可能与循环衰竭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有关;发热超过39℃,持续7天以上,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6.氮质血症: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内被吸收,血中尿素氮可暂时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出血后数小时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天后降至正常;氮质血症多因循环血容量降低,肾前性功能不全所致;四.诊断•1.区分假性呕血和黑便:口腔、咽部及鼻腔内出血过多过快会出现呕血;药物(铁剂、铋剂),食物(动物血制品、咖啡)等可导致黑便;•2.其他短时间内大出血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征象:①宫外孕;②自发性或创伤性肝脾破裂;③动脉瘤、夹层破裂等3.呕血与咯血鉴别•4.出血程度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当病人消化道出血未及时排除,可通过观察其循环状态判断出血程度;早期循环血容量不足,可有直立性低血压,即由平卧位改为坐位时,血压下降幅度>15~20mmHg、心率增快>10次/分;当收缩压<90mmHg、心率>120次/分,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则表明有严重大出血及休克;•5.判断出血部位及病因:①.详细的询问病史和完整的体格检查;②.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抗感染疾病筛查、乙肝两对半等,必要时完善自身免疫相关指标及骨髓穿刺和活检等;③.胃镜检查:主张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检查;因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可在短时间内愈合而不留痕迹,血管异常多在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出血期间才易于发现;内镜检查前须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改善贫血及使用止血药物;•胃镜检查基本禁忌:•严重心肺疾病;恶性心率失常、心梗活动期及哮喘、呼吸衰竭不能平卧者;•急性重症咽喉疾患内镜不能插入者;•腐蚀性食管损伤的急性期;•精神失常不能合作者;•④.影像学检查:如DSA,超声、CT、MRI有助于了解肝胆胰病变;⑤.手术探查;内镜下Forrest分级有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五.治疗•1.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先评估患者一般状况:•①.意识:意识状态评分表(Glassgow评分)Glassgow评分≤8分,表示病人昏迷,应对呼吸道采取保护措施•②.气道:气道是否通畅,是否丧失气道保护能力;•③.呼吸:呼吸频率、节律如何,有无呼吸窘迫和氧合不良;•④.循环:测量脉搏、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估计失血量,判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稳定;出血程度的评估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注: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2.一旦诊断明确,立即行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