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族团结教育》有感无论你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深。历史书不会记住他们——小人物们。但历史会记住。焊接工人们在鸟巢钢架的焊接点上刻下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他们或许是想在他们的作品上留下他们自己的印记,因为鸟巢是他们劳动的成果,更是对这个国家的贡献.这些焊接工人,平常看来普普通通,但对待鸟巢的建设却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付诸了他们的全部心血.我们应该重视他们,尽管他们只是一群”小人物”.其实小人物就是普通人,如果单个分析,也许并不突出,也未必能有什么伟大的贡献.但当他们汇聚起来,他们的力量便不可估量,而且往往是不遵循数学正常比例的.如果一个人可以创造的是1,那100个人能创造的就绝不仅仅只有100那么简单.而是200,甚至300.所以说,当小人物们汇聚起来,是完全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大贡献的.在世界史上,类似的小人物创造的大贡献不胜枚举,古有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今有中国的红旗渠,东方明珠等等,这些都是一些所谓的小人物的伟大贡献.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重视小人物,重视他们所暗含的无限潜能.同时,这些小人物在精神层面上的巨大贡献,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并值得我们去学习.遥想当年,中国抗战,广大的小人物展现出了守望相助,精诚团结,坚持不懈等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而这种小人物的精神也延续到了现在,鸟巢的焊接工人,不也是凭着这种精神,造出了鸟巢。这种非物质层面的贡献,更值得我们去纪念,去学习.因为物质层面上的贡献是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的,而精神层面上的则是可以传承并延续的.小人物的对面是大人物.当下社会,一股追求成为大人物的旋风已然袭来,人们往往希望能够成为社会中的大人物.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精英热,一些诸如天才宝宝的机构营运而生,电视台整天由几个所谓的社会精英们把持着.将整个社会搞得乌第1页共4页烟瘴气.人们渐渐忘记了,其实大人物也是普通人,大人物也是从小人物走来的.大人物往往是小人物中的姣姣者,这就意味着大人物拥有比一般小人物更可贵的精神品质,并且是经过长期的磨练而从小人物中脱颖而出的.所以说,大人物也具有小人物的基本特质,不经历小人物的阶段,是无法成为大人物的,大人物根本不是一天形成的.小人物们不断的为我们的社会做着贡献,这种贡献是巨大而又深远的.他们是应该也是必须为我们所尊敬的,小人物的大贡献,永远不会磨灭.曾有人说过。大人物要看小节,小人物要看大节。在普通人看来,大节与自己差距甚远,很多时候多数人一辈子也遇不到表现大节的机会。不过,所谓大节,其实往往只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撇开政治上的大沉大浮,大起大落不谈,真正还得看一个人的人品,还是得看小节,看细节,尤其是一些困难时期的为人表现来反映。贫困,往往是艰苦的象征。但贫困中,志气不丢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正如杨绛的著名作品《老王》。即使从头到尾老王只是作为一个小人物出现,一辈子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但即使自身贫困,但永远不忘自己的恩人,在临死前,将自己一身的积蓄——仅有的几个鸡蛋,都赠送给了作者。虽然老王只是一名在文革中普通的受害者,可是老王在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在精神上一直引领着现代人。老王不途虚名,所以生的安宁。但莫泊桑的《项链》中,起初,玛蒂尔德确实迷恋上流社会,以为“她生来就是为过着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她从来却没有想要侵占他人的劳动成果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相反,当厄运降临时,毅然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迎接命运的挑战。虽然结果带第2页共4页有一定的贬义,但是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玛蒂尔德在困境中从名至实的改变。在信用与破产危险之间,玛蒂尔德选择了信用,没有以假充真,也没有以次充好。信用是做人之本。孔子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玛蒂尔德视恪守信用高于一切,这不正是体现了人性之美吗。逆境常常能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