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像辨析(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无→判断步骤:是否出现四分体细胞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有→有丝分裂前期无→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关细胞图像分析否→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着丝点是否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有→有丝分裂中期无→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结论: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五个后期图的判断染色体是否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有→有丝分裂后期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结论: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2.“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和同源染色体数的数量变化比较项目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数2a4a4a4a4a2a2a2aa染色体数2N2N2N2NNN2NN染色单体数04N4N4N4N2N2N00同源染色体对数NNNN00004N2NDNA变化规律(核)0间期减Ⅰ减Ⅱ初级精卵母次级精卵母精卵原前中后前中后末加倍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原因:DNA分子的复制减半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原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半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原因:姐妹染色体的分离DNA变化规律(核)4N2N染色体变化规律(核)0间期初级精卵母次级精卵母精卵原减Ⅰ减Ⅱ前中后前中后末减半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原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加倍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开始(瞬间)原因:着丝点的分裂减半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原因:姐妹染色体的分裂染色体变化规律(核)4N2N染色单体变化规律(核)0间期初级精卵母次级精卵母精卵原减Ⅰ减Ⅱ前中后前中后末形成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原因:DNA分子的复制减半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原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消失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开始(瞬间)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化规律(核)210间期初级精卵母次级精卵母精卵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减Ⅰ减Ⅱ前中后前中后末归纳总结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关的曲线变化(1)染色体与核DNA数目变化曲线的判断①曲线模型②判断方法(2)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或DNA/染色体比值)及染色体/DNA比值的曲线分析①曲线模型②相关解读比较A→B(A′→B′)B→C(B′→C′)C→D(C′→D′)D→E(D′→E′)特点及其变化对应时期①有丝分裂间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①有丝分裂前期、中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析①曲线模型②相关解读a.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因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形成;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0b.减数分裂减Ⅰ前的间期:因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形成0→4n减Ⅰ末期:因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染色单体减半4n→2n减Ⅱ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2n→0(即0――→间期4n――→后期0)。(4)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曲线分析①曲线模型②相关解读a.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由n对加倍成为2n对,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仍为n对。b.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次级性母细胞及生殖细胞或极体中不含同源染色体。(5)“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曲线分析①曲线模型②相关解读a.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加倍(2→4);末期因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恢复(4→2)。b.减数分裂:减Ⅰ末期因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减半(2→1);减Ⅱ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暂时加倍(1→2);减Ⅱ末期因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减半(2→1)。归纳总结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关柱形图的比较(1)模型图(2)相关解读①只有染色单体的数目才可能是0,染色体和DNA的含量不可能是0。染色单体会因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所以柱形图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