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的常见问题处理镜片下方偏位刚戴镜时出现轻度下方移位不需要处理,眨眼后镜片能回到中心即可常见原因:镜片配适偏紧,镜片AC弧过陡解决方法:☆AC弧放平0.50D☆减少镜片重量,如将中心厚度从0.23mm减至0.19mm镜片上方偏位常见原因:镜片配适偏松、上眼睑睑压强、高度角膜散光解决方法:☆将AC弧收紧0.50D☆增加镜片中心厚度0.03~0.05mm☆薄化镜片边缘或考虑棱镜稳定设计☆增加镜片总直径☆ToricOK镜镜片侧方偏位常见原因:角膜逆规散光、角膜地形图显示鼻侧和颞侧曲率明显差异解决方法:☆加宽AC弧☆增加第二个AC弧☆增加镜片直径☆ToricOK镜拱顶镜片过紧,挟持角膜,使镜片中央区不接触角膜,荧光素染色显像可见中央光学区因多量染色泪液存留而呈现亮区拱顶常见原因:镜片矢高过大,可能是AC弧或RC弧过陡镜片的矢高,为镜片的内曲面几何中心到边缘线的处置距离中央岛出现中央岛将严重影响裸眼视力,甚至导致治疗失败中央岛常见原因:多见于矢高较大,过紧配适,使角膜中央区拱起变形;角膜曲率较大(FK﹥45.00D)时,配戴OK镜初期可能会出现解决方法:☆降低镜片矢高☆放平AC弧☆放平RC弧☆使BC进一步平坦化视觉功能性异常早期视力波动治疗效果欠佳效果维持时间短重影或眩光早期视力波动原因:矫正初期,角膜塑形效果未达到目标降度,日间屈光度出现回退临床表现:☆晨起裸眼视力正常,至下午或傍晚视力逐渐有所下降☆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裸眼视力渐稳定,达到白天不戴镜治疗效果欠佳近视矫正未出现预期的效果。如一例-3.00D近视,配戴OK镜一个月后近视仅降低了-1.00D,且后续无变化常见原因:☆角膜生物力学☆泪液质量不佳☆配适不良,如矢高过高☆角膜K值过平☆角膜E值较小☆镜片沉淀、污损、变形治疗效果欠佳判断配适状态,有问题则调整镜片如配适良好,角膜无任何不良反应,可观察至少2-3周塑形效果稳定,角膜形态无进一步改变时,可进一步放平BC镜片变形污损者更换镜片角膜K值过平或E值太小的患者塑形效果差效果维持时间短期望的裸眼视力不能维持较长时间常见原因:☆近视度数较高☆瞳孔直径过大☆镜片矢高过高☆镜片变形、污损效果维持时间短解决方法:☆调整镜片☆改日戴☆镜片使用寿命1年,到期应及时更换镜片☆并非100%成功配戴重影或眩光常见原因:☆镜片偏位,瞳孔区出现两种相差较远的屈光状态☆也可发生于近视度数较高眼的配戴初期☆治疗区直径与瞳孔范围不一致,如治疗区直径小于瞳孔直径重影或眩光处理方法:☆镜片偏位则调整镜片配适☆高度数眼配戴初期出现重影,若配适定位居中,可坚持戴镜至治疗目标时症状缓解☆瞳孔较大的患者,可将镜片光学区直径增大器质性不良反应角膜异常☆角膜染色☆镜片固着或压痕☆角膜隐窝☆浸润性角膜炎☆感染性角膜炎其他:同一般角膜接触镜角膜染色原因☆机械损伤☆配适不良☆镜片粘附☆镜片污损☆护理液相关☆缺氧相关角膜染色分级:☆0级:角膜上皮无点状染色,或在细致检查下仅见数个点状染色者☆I级:有轻微划损,或散在点状染色稍多者☆II级:角膜点状染色较密分布,伴有轻度不适☆III级:有小片的上皮缺损,刺激症状较明显☆IV级:有较大片的上皮缺损,刺激症状重者塑形镜配戴者出现的角膜上皮损伤发生率较高,但程度多为轻度发生的染色的部位多为中央区,其次为下方及鼻颞侧角膜染色处理原则:☆对因治疗☆轻度不需处理,摘镜后数小时恢复☆II级以上角膜染色需停戴☆局部使用上皮生长因子☆局部使用抗生素☆加强护理操作☆必要时更换镜片镜片固着或者压痕常见原因:☆配适过紧☆镜片偏位☆夜间泪液不足镜片固着或者压痕处理原则:☆镜片配适过紧者,调整镜片配适☆泪液过少者适当补充润眼液☆指导配戴者晨起摘镜前滴用润眼液,推动镜片后取镜角膜隐窝戴镜后镜片下多量微小气泡存在,常见于镜片的基弧区和反转弧区,眨眼时气泡不易排出,戴镜后该部位角膜上皮呈多量的圆形凹窝,称为角膜上皮隐窝角膜隐窝常见原因:☆镜片矢高太高§镜片直径过大§镜片AC弧或RC弧过陡☆戴镜时镜片与角膜之间孔隙有气体进入角膜隐窝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