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温一壶月光下酒》有感——读《温一壶月光下酒》有感你,林清玄,一个让人回味的名字。一直以为你应该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太多坎坷的人,或者出生在书香世家的人,直到翻开了这本书。每个人都有童年,对多数人来说,童年都是很美好的存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可以不管大人的礼节,可以调皮捣蛋,可以肆意挥霍时间。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都一定有这样一段时光。你和我们一样是幸运儿,都拥有童年。但你又和我们不一样,你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是什么样的经历会磨砺出你这样的人呢。我们不得而知。你的文字里是常人无法体会的禅意,一旦感动便无法释怀。你的文章与纳兰的《饮水词》、李煜的词一样不可以用几流与好坏评判,文字的平实通俗里是常人领略不到的意境。我们之所以喜欢你的文章,就是因为读你的文章会带来刻骨铭心的感动。你会把一朵花的绽放、一片叶的凋零、一只蝉的鸣唱都写下,你会记得每一个感人的瞬间,你会如此真实地描绘你的童年。最令我震撼的是你讲述的关于棋子的事。我的青梅,你的竹马,她和他的青梅竹马。分离是那样轻易。幼时我也曾有这样的伙伴的。姓名也有些模糊,只记得他的名字里有"少杰"两个字。他也确实与他的名字一样杰出,小小年纪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人也很好,是典型的热心肠。也正是因为他的杰出,使他只有7岁就离开了家乡,音讯渺茫。他的脸早已在记忆中模糊,甚至忘却。只有在收到他的信的时候,我才会相信记忆中的那个人的确存在。我毫不怀疑,当我到他所在的城市寻找他时,即使擦肩而过也完全不认识对方。如果能穿越时空回到儿时,恐怕我也认不出那时的他。但我们还可以联系对方已经足够好了,有些人一别便是永恒,一辈子也不会见到。偶尔会回忆起他(她),会记得那个名字,已是莫大的幸运。童年的许多事都会淡忘,只余下最深刻的回忆。再记起,恍若前世。第1页共11页儿时的我从没想过会有分离,天真地以为所有的人可以一直在一起。那些"狐朋狗友"会与我一起穿梭在大街小巷,一起去吃周婶的麻辣烫、李婶的粉条、陈叔的五花肉,会与我一起跑到后山玩上一整天。天是那样的蓝,花是那样的香,草是那样的软。一排排的老屋整齐地码着,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一排排的工厂。第二篇:读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有感温柔的灵魂,拥抱大美世界——读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有感褚晓琴能走近林清玄,缘于多年前教材里的一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被其深深吸引,则源于林清玄、于丹两位大师的一次午夜对话……向来语风犀利磅礴、表达犹如灵动的虹桥、能让哲理瞬间熠熠生辉的于丹老师,那晚,在我的眼中竟是"失了颜色"的。因为在不经意间能触动你心灵最温柔一角的,时时令你如沐清风的,是那个不修边幅的"老者"林清玄。幸好,我们还有文字的世界。幸好,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我们还能读到"清风徐来,流水缓缓"的文字。幸好,林清玄的文字,像轻盈的钥匙,30年中不断穿越海峡两岸,为我们不断开启智慧人生。《温一壶月光下酒》,如一场空山新雨,洗去了浮世污秽,留下的,是天地澄净,万物通透。读他的文字,如草木清风在身旁轻轻穿过,或者有月光如水般的温润。温润。哈哈,就是这个词。我实在想不出这世间还有哪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这个长相有点"糟糕"的"老头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这实际上也是他始终留在我们心底的感觉。无需旁征博引,不必言辞激烈,听他讲话或看他的文字,就犹如与一位"老者"促膝谈心,与一位"智者"围炉夜话……你的心在不知不觉间,就被浸润得"服服帖帖".瞬间,你会有所顿悟,在他的身上分明闪现着"水"的智慧和光芒。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传说老子的老师常枞要过世的时候,老子去请教老师最后的教化。常第2页共11页枞唤老子近身,叫老子看自己的嘴巴,问说:"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没有,牙齿都掉光了。"老子回答。"那么,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还在,还鲜红如从前。"常枞说。"这就是我要教给你的最后一课啊。在这世界上,柔软是最有力量的。我死了以后,你要以水为师,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天下最刚强的东西也不能抵挡水。"说完,常枞就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