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障碍评定一、概述1、排尿的生理 在正常的状况下,膀胱逼尿肌在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下处在轻度收缩状态,膀胱内压保持在 10cmH2O 下列。当膀胱内尿液增加时,膀胱内压也增高,但是由于膀胱壁的适应能力,因此内压无明显升高,保持在 15cmH2O 下列。当膀胱尿液增加至350—550ml,膀胱内压力超出 15cmH2O,刺激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盆神经传导至骶髓的初级排尿反射中枢,同时将冲动上传至大脑的高级排尿中枢,从而产生尿意。当条件允许,则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则尿液排出,反之,大脑便克制骶髓的初级排尿中枢直到有适宜的机会克制才会被解除.另外,腹肌和膈肌收缩,使腹压增高也增进膀胱内尿液的排空。排尿的生理 2、神经源性膀胱时调节和控制排尿生理活动的中枢和周边神经系统病变或受损害而引发的膀胱内尿液排空。3、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 可根据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成果及临床体现分类(1) 根据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成果分类:①逼尿肌过分活跃性膀胱(痉挛性膀胱) 逼尿肌、括约肌协调性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失调性膀胱;痉挛性膀胱② 逼尿肌活动局限性性膀胱(弛缓性膀胱 )弛缓性膀胱逼尿肌过分活跃性的神经源膀胱又称为痉挛膀胱,多见于病变部位在脊髓的初级排尿中枢(S2~S4)以上的中枢神经损伤。痉挛型膀胱病人的膀胱逼尿肌出现不自主收缩、膀胱内压力增高、膀胱容量减少、膀胱顺应性减少等,体现为尿失禁.当合并有括约肌不协调时,逼尿肌收缩同时括约肌并不不松弛,从而造成膀胱压力会更高,有发生尿液反流的危险。体现为尿失禁、残存尿量增多。逼尿肌活动局限性性的神经源膀胱又称为弛缓性膀胱,弛缓性膀胱病人的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残存尿量增多、膀胱顺应性增加,体现为尿潴留、残存尿量增多。(2)根据临床体现分类:可将神经源膀胱分为尿失禁、尿潴留。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由尿道流出;尿潴留是指膀胱充满尿液但是不能自主排出。4、排尿障碍评定的目的 1)拟定排尿障碍的因素;2)拟定排尿障碍的类型; 3)理解排尿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及并发症; 4)选择适宜的膀胱管理办法,制订科学的康复护理计划 。(二)排尿障碍评定排尿障碍的评定涉及病史采集、临床检查、辅助检查等。1、病史 病史采集是排尿障碍评定的重要构成部分。进行病史采集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发病通过及排尿障碍特点,如现在的排尿方式、排尿控制状况、有无尿意、排尿耗时、尿液的性状、有无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