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诊治指南 介绍 · 胃癌的发生由外源性因素与机体内在因素互相作用的综合成果。①外源性因素:饮食因素,如某些致癌因素如 N-亚硝基化合物、苯并芘等发挥致癌作用;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旋杆菌、EB 病毒也在胃癌发病中占重要的地位。②内源性因素涉及机体的免疫系统和遗传背景等。 ·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体现为上腹痛,消瘦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腹泻,吞咽困难等。出现腹部肿块、上腹压痛, 脾肿大和黄疸,远处淋巴结转移,盆腔转移等体征。另外胃癌尚有某些并发症和伴癌综合症。 · 胃癌的发生是一种多环节、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其发生是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克制,生长因子参加以及 DNA 微卫星不稳定,打破了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另外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 · 胃癌诊疗重要根据:外科手术加病理、胃镜活体病理检查技术、内镜检查加活检及X 线钡餐(上述技术任选其一)。 · 胃癌治疗办法涉及外科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和综合治疗等。 · 胃癌三级防止:①病因学与发病因素的防止;② 倡导早期发现、早期诊疗、早期治疗;③ 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增进患者康复。 一、症状: 1、早期胃癌:随着病情发展,胃的功效和周身状况逐步发生变化,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可时隐时现,可长久存在。如上腹胀痛、钝痛、隐痛,恶心,食欲不振,嗳气和消瘦等; 少数溃疡型(Ⅱc 型和Ⅲ型)早期胃癌也可有溃疡样症状,呈节律性疼痛,反酸,内科治疗可缓和等。有的患者胃癌与某些良性病变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变的基础上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发生癌变,而这些良性胃部疾病的症状已长久存在,或重复发作,更易使患者和医生放松对胃癌的警惕,而延误诊疗时机。某些早期胃癌也能够出现呕血,黑便,或吞咽困难等症状而就诊。 ①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 80%患者有此体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普通开始较轻微,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和,逐步加重,可觉得隐痛,钝痛。部分能够有节律性疼痛,特别胃窦胃癌更明显,甚至进食或服药可缓和。老年人痛觉迟钝,多以腹胀为主诉。这些症状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就医时也易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故中年患者如有下列状况,应予以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A.既往无胃病史,但近期出现因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经治疗无效;B.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