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抗感染药物及细菌耐药概述1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具有致病性病原体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感染药物抗病毒药物抗麻风病药等抗结核药合成抗菌药物抗生素2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大小生存条件是否为细胞形态对抗菌药物是否敏感细菌1微米左右能独立在外界环境中生长繁殖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敏感病毒绝大多数病毒小于150纳米,小的病毒可小于50纳米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不敏感3细菌分类G+G-葡萄球菌属:金葡菌,表葡菌奈瑟球菌属:淋球菌,脑膜炎球菌链球菌属:肺炎球菌,酿脓球菌摩拉菌属:卡他球菌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埃希菌属: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肺炎杆菌变形菌属: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嗜血菌属:流感杆菌,副流感杆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类杆菌属: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厌氧菌按是否需氧分类按染色分类需氧菌4抗生素鼻祖--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年弗莱明做出了他的伟大发现。在他的实验室里,有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之中,受到了一种霉的污染。弗莱明注意到恰好在培养基中霉周围区域里的细菌消失了,他正确地断定这种霉在生产某种对葡萄球菌有害的物质。不久他就证明了这种物质能抑制许多其它有害细菌的生长。这种物质──他根据其生产者霉的名称(青霉菌)将其命名为青霉素──对人或动物都无毒作用。5抗生素指的是什么?•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6抗菌药来源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调节本身代谢杀灭其它微生物抗生物质抗菌药物耐药性抑制杀死7什么是耐药性?•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原因: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时。•途径: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817%流感嗜血杆菌1981-1986肺炎链球菌34%<7%>85%44%1979-19890%卡他摩拉菌1975-1994PediatrInfectDisJ1992;11:S7-S11/1994;13:S9-S14细菌耐药的增加趋势9克服细菌耐药的常用对策•根据感染部位细菌的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选用ß-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策略性换药,循环使用抗生素10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PG)•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分为三代)–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11ß-内酰胺类抑制剂临床要求–与ß-内酰胺酶竞争性,不可逆的结合(自杀性抑制剂)–药代学特性与合用的ß-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致–扩大抑酶谱,增强抗菌活性–与ß-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不增加副反应的发生13克拉维酸(棒酸)—有效的-ß内酰胺类抑制剂–来源:Streptomycesclavuligerus(链霉菌属)–结构:类似青霉素母核–功能:与ß-内酰胺酶竞争性,不可逆的结合–作用:1、抗菌作用:为广谱抗生素,其抗菌活性甚差,对淋球菌和卡他布拉汉菌抗菌—稍强;对多数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差。2、抑酶作用:对金葡菌产生的ß-内酰胺酶和广泛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和卡他布拉汉菌的质粒介导的ß-内酰胺酶----抑制作用强大;对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脆弱类杆菌所产生的染色体介导的ß-内酰胺酶----快速抑酶作用;对摩根杆菌、雷极杆菌、沙雷菌属、肠杆菌属等染色体介导的ß-内酰胺酶--抑酶活性甚差。3、与阿莫西林合用:增加抗菌谱,提高抗菌活性。14克拉维酸钾-ß内酰胺酶酰基-酶复合物克拉维酸与-ß内酰胺酶不可逆的结合15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作用于PBP2,使细菌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死亡。奥先18奥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杀菌机理β-内酰胺酶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产酶菌奥先酰基-酶复合物产酶菌细菌被杀死19抗菌力指标•MIC(最低抑菌浓度):在试管内,阻止病原菌生长(菌数不增加)所需要抗菌素的最小浓度。(MIC50,MIC90)•MBC(最低杀菌浓度):在试管内,抗菌素显示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