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VIP免费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_第1页
1/13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_第2页
2/13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_第3页
3/13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案例:高校助学贷款逾期不还拷问毕业生诚信法学专家称欠贷者应承担民事责任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但是近年来,榕城一些毕业生在享受了国家助学贷款后却迟迟不肯偿还贷款和利息。“大学生老赖”近年来呈增多趋势据福州市仓山区法院法官介绍,他们近期就对韩某拖欠银行助学贷款一案作出了宣判,判令韩某向银行归还借款本金6000 元及利息 947.73元。据了解,韩某原籍河北,目前在泉州市工作。他在福建某大学就读期间,因家庭困难向某银行申请助学贷款。双方于2005 年 4 月签订了《助学借款合同》。合同约定,韩某借款6000 元用于支付学费、生活费,借款年利率为 5.85%。借款期限自 2005 年 4 月起至 2010 年 4 月止。担保方式为信用担保。合同签订后,银行依约向他发放了贷款。可贷款到期后,韩某一直未还款。前段时间,银行终于将他告上法庭,要求其还本付息。据介绍,由于仓山、 闽侯是高校集中地, 近 3年来,该区法院已经受理了100 多件银行告高校毕业生要求其归还助学贷款的民事案件。今年上半年已经受理了 30 多件,闽侯县法院也受理了几十件这类案件。信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里为何这些贷款毕业生均迟迟不肯偿还助学贷款和利息呢?近日,记者对此现象进行了走访调查。记者发现大部分不还贷的毕业生属于信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自己毕业后流动性较大,在校借款时留的地址变更,银行无法与之联系,不还钱也没什么。当然,确实也有一些贷款学生的家庭条件特别贫困,到期仍然无力还贷。龚先生原来就读于龙岩学院,现在已经毕业一年多了。他告诉记者,当时上大学的时候,他家庭条件比较差,所以他便到学院去申请了6000元的助学贷款。起初还以为这种贷款等毕业后有钱再还,或者直接等银行催了再说,但是后来得知还助学贷款的重要性后,便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到学院附近餐厅打工。最后通过他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终于在毕业前将贷款全部还清。他还向记者透露,他们毕业的时候还有很多同学没有还清贷款,原因不是家里没钱,就是觉得这项贷款无所谓, 还不还都看自己的 “心情”。市民张小姐也曾在大学期间申请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