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和教育测量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周凯在教育、 教学研究中, 我们常常要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定性是重要的, 然而定量同样是必要的。为了使教育、教学研究深化和精确化,需要在占有科学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教育、教学研究中的数据是由测量法产生的,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则需要通过统计法来实现。一、教育统计1、教育统计的意义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整理和分析由教育调查、教育测量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含的客观规律。从应用角度来分,教育统计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统计。下面简介描述和推断统计的一些内容。2、描述统计的意义及内容我们去看学生的成绩计分册,只看到一个个学生的分数(称原始数据),这些分数在未经整理之前是零乱的、不系统的,而且数据愈多,愈觉纷乱。因此,需要对统计资料进行绘图、制表、计算等初步的整理工作,以描述研究对象的统计特性。描述统计就是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它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和统计图、集中量、差异量、相关系数等。2.1 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表 是用来表达统计指标与被说明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举例如下:表1:某年级某学科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统计(本卷满分100 分)分数段100~90 90~75 75~60 60~30 30 以下人数9 16 14 8 4 百分率(%)17.6 31.4 27.5 15.7 7.8 本表在统计学中称为频数分布表(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表中各分数段内的人数就是频数),每一分数段(即分数区间)都有上限和下限,比如区间90~75 中, 90 称为上限, 75 称为下限,而 75 又是区间 75~60 的上限。统计时一般包含下限,而不包含上限,但满分100 分这个上限例外。从表1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75~90 这一分数段人数最多,有16 人; 60 分(及格)以上有39 人;60 分以下有 12 人,其中 30 分以下 4 人,需要尽快补差等。上表是将研究的对象按一个标志分类的,称为单向表。将研究的对象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类的统计表,称为双向或多统计表。如,下表就是将学生成绩按等第、班级、性别三个标志分类的。表2:某年级学生操行评定表等第一班二班三班合计男女男女男女男女优良中差6 8 6 2 5 8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