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次贷危机后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进展方向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4-27 14:34:00 ] 作者:颜莉 编辑:studa20 【摘 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讨论多关注于美国的资本市场型住房金融制度。次贷危机的爆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文章从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现状入手,通过对次贷危机的教训分析,得出合同契约型制度是下一阶段住房金融制度进展方向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住房金融制度; 合同契约型 一、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现状 (一)住房金融制度的类型 从国际住房金融制度进展的历史来看,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住房金融制度有三种:强制储蓄型、合同契约型和资本市场型。 强制储蓄型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威和信用,通过国家法律和行政规定等强制手段要求雇主和雇员将雇员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定期存入制定机构,该机构以优惠贷款方式支持雇员住房消费,其本质是一种社会保障机制,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最为成功。 合同契约型住房金融制度中,政府一般实行适当干预政策保证本国住房金融制度实施。以德国为例,政府实行由政府出面构建多模式综合性住房金融体系以满足不同阶层居民需要、设立具有保障性质的建房贷款制和建房互助储金制以鼓舞私人建房和购房,同时对住房储蓄提供奖励、免税等优惠以鼓舞中低收入阶层购房。 资本市场型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住房资金的一种住房金融制度。以美国为例,该国利用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解决一级市场“存短贷长”的矛盾,控制住房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稳定经营收益,促进一级市场的进展,形成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现状 我国的住房金融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而逐渐建立与进展起来的。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住房一向被看作是公共消费品,住房消费市场的主体基本上是各种社会集团,而个人作为住房的最终消费者并不直接进入市场,整个社会缺乏一种依靠最终消费者自己的力量消费住房的压力和动力。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就如何进展我国的住房金融,国内曾进行过很多探究。如1987 年烟台和蚌埠的住房储蓄银行试点,1991 年上海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试点,2024 年天津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成立,2024 年 12 月,中国建设银行国内首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 MBS 的推出等。 客观公正地说,中国的住房金融虽然起步晚,进展也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