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口服药物药物联用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1糖尿病口服药物分类2内容2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进展需要进行药物干预32型糖尿病进程的风险因素糖代谢参数时间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血糖药物治疗需求糖尿病并发症体重心血管风险低血糖风险β细胞功能诊断糖尿病糖尿病理想的口服药物4•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良好持久的血糖控制,不增加低血糖,不增加体重•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可灵活用于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良好的安全性•减缓或逆转疾病进程糖尿病治疗药物学上的里程碑192119292010200419981997199619951980197919661955发现胰岛素双胍类磺脲类格列本脲DNA技术生物合成人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美脲胰岛素类似物餐时血糖调节剂: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5l2型糖尿病患者中,仅有15%-30%的患者发病开始时单纯饮食运动疗法可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标准。l但是,1年后,这部分中多半的患者血糖逐渐升高,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加上口服降糖药才能使血糖控制满意。l因此,这意味着在2型糖尿病发病1年后,90%以上的患者必须使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对糖尿病治疗的意义现代糖尿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药物联用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1糖尿病口服药物分类2内容7口服降糖药的分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8•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的作用靶点AdaptedfromChengAY,FantusIG.CMAJ.2005;172:213–226.9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噻唑烷二酮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组织分解磺脲类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双胍类(二甲双胍)增加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减少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格列奈类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DPP-4抑制剂选择性抑制DPP-4,可以升高内源性GLP-1和GIP的水平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10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历程历史上曾两次发现磺胺类药物的降糖潜能《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1942年发现l1954年fanke和fuchs等注意到磺胺类药物氨磺丁脲在治疗细菌感染时能导致患者血糖降低l研究发现,氨磺丁脲能有效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和尿糖l1942年MarcelJanbon发现磺胺药2254RP有导致低血糖的作用l1942年Loubatières发现此药通过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起降糖作用1942法国故事1942法国故事1954德国故事1954德国故事11第一代磺脲的问世1954年人工合成第一个磺脲类--甲苯磺丁脲,并第一次用于治疗T2DM第一代磺脲类还有:醋磺己脲,氯磺丙脲、甲磺丁脲等……CurrentDiabetesReports2005,5:329-332;CurrentScienceInc.ISSN1534-48271954年问世l第一类口服的降糖药l降糖效果显著l作用时间过长l受体亲和力小,通透性差l服用剂量大(200-3000mg/d)l严重持久低血糖反应多l药物相互作用多优点缺点12第二代磺脲的改进《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1966年改进醋磺己脲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1966年格列苯脲n低n较高脂溶性细胞膜通透性n差n较好药物互相作用n多n少服用剂量n数百-千mg/dn几十mg/d受体亲和力一代二代改良13磺脲类药物的降血糖机制——胰腺内作用杨文英.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4(3):附录4a.RenstromE,etal.Diabetes,2002;51:S33-S36.14Kir1Kir1Kir2Kir2SUR1VDCC葡萄糖[ATP][ADP](-)Ca2+Ca2+胰岛素释放K+Glut2K+依赖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的途径不依赖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的途径——磺脲药物直接加强Ca2+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模式磺脲类药物的降血糖机制——胰腺外作用杨文英.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4(3):附录4a.15磺脲的特点与缺陷1、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年7月第24卷第4期2、《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缺陷NA92~4#6-121-210半衰期(h)1肾脏60%肾脏80%主要经肾脏肝脏肾脏、胆道各50%排泄途径11.5-2%~42~31~3*NA1.5-4.51.4%1.5-1.84%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苯脲达峰时间(h)11.2-1.9%疗效(HbA1c)2格列美脲l不能纠正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l主要作用是增加后期的胰岛素分泌l低血糖的发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