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厂实现碳中和的途径 一、“碳中和”是右边等于(大于)左边 自从国家碳中和战略提上日程,各行各业都在探讨如何实现碳中和,作为环境治理行业排头兵的污水处理更是不例外。 然而,不看不知道,原来好多国家在迈向碳中和的路上已经走得好前好远,丹麦State Of Green 还出了一份白皮书:《像丹麦那样思考,解锁污水的潜能》,介绍丹麦污水处理厂实现能量盈余的经验。 人家说,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面对污水界学霸级的,比如丹麦,作为一惯享有“中国速度”美誉的咱们,相信一定能小步快跑,迎头赶上。 讨论碳中和,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碳中和。 所谓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全部抵销,实现碳的净“零排放”。 那么污水处理厂要抵销的碳排放包括哪些呢? 首先是能耗,即用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传统污水处理模式本质是以能耗换水质。我们使用大量电能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间接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其次是污水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和药剂,间接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另外,好氧段需要曝气,活性污泥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同时,工作人员呼吸也会释放二氧化碳。 当然,能耗是大头。如果污水厂使用的电能不是来自于燃煤发电(2020 年仍占我国总发电量的60.8%),而是水电、风电、光伏、核能等清洁能源,或者自产再生能源,碳中和就基本实现了。至于处理过程中其他碳排放,那都不是大事,栽点树种点草,搞搞绿化中和一下也差不多了。 所以,污水处理厂最易达成的碳中和途径是什么?一个字:等!等到国家把所有燃煤电厂都替代了,就坐着顺风车哼着歌愉快的实现了。 2021 年1 月1 日起,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截止到今年12 月31 日)正式启动,涉及2225 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2 将二氧化碳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通过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啥时候会跟咱们污水处理行业签履约周期不?图片) 看来,“等”字诀曙光在望啊! 但是,咱们环境产业的排头兵是靠等的吗?Of course no! 要中和,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处理污水消耗的能量(左边)与污水中含有的能回收的能量(右边)之间的等式关系。然后想办法把右边搞得多多的,把左边搞得少少的,就能实现中和甚至盈余了。 据测算,污水中所含能量是污水处理本身所消耗能量的9-10 倍之多。通过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回收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