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物理轻松学 大胡老师微信:34310531 动能和动能定理 编稿:周军 审稿:吴楠楠 【学习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 2.明确动能的表达式及含义. 3.能理解和推导动能定理. 4.掌握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要点诠释: 1.探究思路 让小车在橡皮绳的弹力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由于橡皮绳对小车做功,小车可以获得速度,小车的速度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可以得到多组数据,通过画图的方法得出功与速度的关系。 2. 操作技巧 (1)功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由一根橡皮绳逐渐增加到若干根的方法得到。 (2)要将木板倾斜一定角度,使小车在木板上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与其受的摩擦力相等,目的是让小车在木板上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3.数据的处理 以单根橡皮绳做的功为横坐标,以速度的平方为纵坐标描点连线,画出图象。 4.实验结论 画出2Wv图象,图象为直线,即 2Wv。 要点二、动能、动能的改变 要点诠释: 1.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2)定义式:212kEmv,v 是瞬时速度. (3)单位:焦(J). (4)动能概念的理解. ①动能是标量,且只有正值. ②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 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2.动能的变化: 动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但动能的变化却有正有负.“变化”是指末状态的物理量减去初状态的物理量.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的变化量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力做功. 要点三、动能定理 要点诠释: (1)内容表述: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功能的变化. (2)表达式:21kkWEE,W 是外力所做的总功,1kE 、2kE分别为初、末状态的动能.若初、末速微信公众号:物理轻松学 大胡老师微信:34310531 度分别为v1、v2,则12112kEmv,22212kEmv. (3)物理意义: 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动能定理的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