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货业务流程 1.1 业务说明 签订进货合同之后,采购员通知仓库部门准备收货。仓库部门根据进货合同或者收货通知单对所收货品进行初步核对,并通知质检部门对货品进行品质检验。质检合格的货品由仓库部门选择合适的货位入库,并将收货信息反馈给采购员。如果质检不合格,则选择拒收、退货或是代管等方案进行处理。收货之后,采购员根据库房部门的收货信息和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最终确定这笔进货业务(主要是确定该笔进货的价格),然后库房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记保管帐和商品帐。 1.2 名词解释 首营对象:在历史中没有进行过业务往来的供应商、厂家、销售客户、货品等业务对象。 新供应商:采购员在采购货品时,发现的能降低公司采购成本的新的供应商。 新厂家:采购员在采购货品时,发现某一经营品种有新有质优价廉的生产厂家。 新货品:采购员在采购货品时,发现的新品规和新厂家的货品。 首营相关资料:药品生产批文、质量标准、药检报告,证书与注册商标复印件、物价资料、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样品、企业证照、法人授权委托书等。如果是进口药品还要提供口岸检验报告、进口药品注册证等。 进货合同:合同分为书面合同、合同、口头合同等,在应用业务系统后,有二套合同:一套为物理形式存档用的书面合同,一套是计算机中的电子形式的合同。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后的合同可以被后续的业务进行部分或全部数据的引用。 货先:指货先到,进货发票未到或先不与供应商结算的进货业务。 款先:指对方先开发票,我方付货款后才到货的进货业务。 收货:仓库对来货的接收,但不作为入库的依据。 代管:对于质量不合要求的来货或是不能确定来源的货品,仓库暂时代为保管,所有权还不是仓库的。 收货处理方案:库房收货的来源有进货、销售退货、误收等,相应对收货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分进货、销退、代管或不确定。这种库房对来货的处理方式即为“收货处理方案”。 暂估入库:在未收到供应商开具的正式进货发票前,不能确切确定进货的价格(成本),此时以一个估计的购进价格入库用为货品入库成本。 入库记保管帐:仓库保管员根据实际的来货和已填写的《入库单》,确定货品的仓房货品存放位置,增加保管帐商品的库存数量。 1.3 流程图 LC-1-03______进货业务流程 版本号:1.0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岗位人员配送中心库房收货并核对收货单是否合格是否库房质检验收单填写进货单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