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认识焦虑障碍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1、焦虑的心理因素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精神分析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进一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刘云云1.1 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1856~1939)先后提出过两种焦虑理论。他的早期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Libido)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本源。后来他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这时他认为焦虑的本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认为焦虑是危险的信号,是自我(ego)的功效。与此相对应弗洛伊德把焦虑也分为三种: ①现实性焦虑;②神经症性焦虑;③道德性焦虑。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合理的一面体现在:第一,他认识到内外刺激威胁自我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因素。第二,他已认识到焦虑的发生有认知的参加。其不合理的一面体现在:第一,他始终认为焦虑是由本能过程决定的。第二,他认为焦虑是由于机能组织受到威胁而产生的见解,并没有揭示出焦虑产生的真正本质。1.2 霍妮的焦虑理论凯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批判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认为社会矛盾倾向是个体内心冲突的文化基础,也是个体产生焦虑的社会文化基础。霍妮的焦虑理论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从社会文化当中探究焦虑的本源。固然,霍妮的焦虑理论也有缺点,重要体现在:第一,对于社会文化因素对焦虑所起作用的认识是不彻底的。第二,霍妮对焦虑的心理机制的认识有简朴化的倾向。1.3 沙利文的焦虑理论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yy Stack Sullivan,1892~949)从人际关系入手,叙述了产生焦虑的社会文化本源,既克服了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又克服了霍妮将社会文化简朴化的倾向。沙利文认为焦虑的本源在于社会性刺激的威胁作用,影响到一种人的自尊、自信心时,就产生了焦虑。沙利文对焦虑的认识确有其深刻的地方,体现在:第一,他明确指出焦虑的本源在于社会性刺激的威胁作用。第二,明确了自尊这一因素在焦虑发生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第三,克服了霍妮消解人际关系的丰富性,弱化社会文化作用的倾向。但沙利文对焦虑发生过程的认识也有局限性的地方,重要体现在他无视了认知评价这一因素在焦虑发生中的作用。1.4 雅各布森的焦虑理论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982)批判地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构造说,认为个体的自主性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