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图)08 月 16 日 09:21 【 字 号 大 中 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 机 点评纠错E-mail 推荐: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工序:坯釉原料进厂后,通过精选、淘洗,根据生产配方称量配料,入球磨细碎,达成所需细度后,除铁、过筛,然后根据成型办法的不同,机制成型用泥浆压滤脱水,真空练泥,备用;对于化浆工艺,把泥浆先压滤脱水,后通过加入解凝剂化浆,除铁、过筛后备用;对注浆成型用泥浆,进行真空解决后,成为成品浆,备用。 成型工序:分为滚压成型和注浆成型。然后干燥、修坯,备用。 烧成工序:在获得白坯后,入窑素烧,通过精修、施釉,进行釉烧,对出窑后的白瓷检选,得到合格白瓷。 彩烤工序:对合格白瓷进行贴花、镶金等环节后,入烤花窑烧烤,开窑后进行花瓷的检选,得到合格花瓷成品。 包装工序:对花瓷按照不同的配套办法、多个规定进行包装,即形成我司的最后产品,发货或者入库。建筑陶瓷是指建筑物室内外装饰用的较高级的烧土制晶,它属精陶或粗瓷类。其重要品种有外墙面砖、内墙面砖、地砖、陶瓷锦砖、陶瓷壁画等。第一节陶瓷的基本知识一、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陶瓷是指用粘土、石英等天然硅酸盐原料通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得到的含有一定形状和强度的制品。重要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电瓷等。陶瓷的生产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传统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发展到今天的氧化物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即使所采用的原料不同,但其基本生产过程都遵照着“原料解决一成型—煅烧”这种传统方式,因此,陶瓷能够认为是用传统的陶瓷生产办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根据陶瓷原料杂质的含量、烧结温度高低和构造紧密程度把陶瓷制品分为陶质、瓷质、和炻质三大类。陶质制品为多孔构造,吸水率大(低的为 9%—12%,高的可达 18%—22%)、表面粗糙。根据其原料杂质含量的不同及施釉状况,可将陶质制品分为粗陶和细陶,又可分为有釉和无釉。粗陶普通不施釉,建筑上惯用的烧结粘土砖、瓦均为粗陶制品。细陶普通要经素烧、施釉和釉烧工艺,根据施釉状况呈白、乳白、浅绿等颜色。建筑上所用的釉面砖(内墙砖)即为这类。瓷质制品煅烧温度较高、构造紧密,基本上不吸水,其表面均施有釉层。瓷质制品多为日用制品、美术用品等。炻质制品介于瓷质制品和陶质制品之间,构造较陶质制品紧密,吸水率较小。炻器按其坯体的构造紧密程度,又可分为粗炻器和细炻器两种,粗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