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导学案《登岳阳楼》学习目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诗人的爱国情怀。 使用阐明一、知人论世1、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旨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他一生不为重用。只做过小官.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2、这首诗写于公元 768 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拜别世只有两年。当时吐番攻打,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在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二、知识链接: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出名。2、什么叫“置身诗境’呢?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醉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有. 3、什么叫“缘景明情”呢?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体现作者感情的核心词句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① 对篇幅短小,意象常见,且整篇基调一致,意境浑成的可采用整体把握再现情景的办法把握意境 。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② 全诗意象之间跳跃性大、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这样的作品就要根据诗词中的“一鳞半爪”,或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用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种完整的意境,然后再来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③ 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一字之美,对这类作品,应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炼字"“炼句",感悟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颖之美。④ 有些以景语作结的作品,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琢磨、感悟来品味意境和诗味。 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诗人以景语作结,琢磨其蕴含的诗意?4、“缘景明情"的答题技巧 描绘自然图景 (抓核心诗句、核心词语分析景物特点)想象诗人形象 (抓神情动作表述人物形象) 追溯诗人感情 (由神情追根溯源挖掘人物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