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慧2019.5.28主要内容现场检测中的注意事项检测卡片填写中的注意事项质量控制中的注意事项统计指标一、现场检测中的注意事项•检测人员:–至少1名持有眼视光相关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眼科医师,以及若干持有眼视光相关的技师或护士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或学校卫生领域专业人员组成–所有检测人员都应接受培训,熟练掌握检测方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统一检测器材5米标准对数视力表、台式电脑验光仪•为确保结果一致性,建议在不同的检查点使用相同品牌、型号的验光仪•建议检测器材应有备份(如视力表)•远视力表灯箱应竖直摆放•在地面准确标识检查距离(5m,1m)•如果使用平面反射镜,考虑到某些视力表本身的厚度(老式带灯箱视力表本身具有一定厚度),故要求平面反射镜置于距视力表稍远于2.5米处,从而保证从视力表平面至受检者眼平面,经反射后一共距离5米•检查若在室内进行,受检者从室外进入后应有15分钟以上适应时间,不能立即测试•检查前不要揉眼,检查时不要眯眼、斜视、偷看、往前伸。检测人员应随时注意监督•用遮眼板时,要提醒受检者不要压迫眼球,以免影响视力。•不宜在紧张视近工作、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即刻检查视力。•戴镜者应加查戴眼镜视力,先行裸眼视力检查,再行戴镜视力检查。•按照筛查规范的要求先右眼、后左眼•从第一行的最大视标(4.0行视标)开始,自上而下,逐行检查•辨认时间:《筛查规范》3秒内–体检:不超过5秒•《筛查规范》的每行通过标准:辨认正确的视标数超过一半•体检的通过标准:–4.0~4.5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1个,–4.6~5.0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2个,–5.1~5.3各行中,每行不能认错3个。•《筛查规范》:如果受检者在5米处不能识别视力表4.0行视标,则让其逐渐向视力表走近,直至刚能识别4.0行视标为止。记录被检眼与视力表的距离,用4.0加上不同距离相应的校正值,记录为受检者的视力。•例如,受检者在4米处刚能识别4.0行视标,4米处校正值为-0.1,则4.0-0.1=3.9,其被检眼视力记录为3.9。•体检:–如5米处不能辨认视力表最上一行视标时,令受检者站立于距视力表2.5米处或l米处,检查其是否能看清最上一行视标,若能看清,则用4.0分别减去校正数值0.3或0.7后,记为该受检者视力。•若在小于1米处仍无法看清最上一行视标,视力记录为0•戴隐形眼镜者,需摘除隐形眼镜。建议先行裸眼视力检查,后行电脑验光检查,再行戴镜视力检查;也可先行戴镜视力检查,摘除隐形眼镜后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和电脑验光检查。•电脑验光检查时,应距离摘除隐形眼镜30分钟以上,消除角膜因缺氧引起的水肿,降低检查的误差率。建议检查单位提供洗手液、隐形眼镜护理等。•远视力检查结果≥5.0的学生也应当进行屈光检测•每只眼应测量3次,取平均值;如其中任意2次的球镜度数测量值相差大于等于0.50D,则应进行额外的测量,再取平均值。•每日筛查开始前,应采用标准模拟眼进行验光仪校正,并将柱镜调成负值–转换说明:如果现场检查时电脑验光柱镜模式为正值,可转换成负值转换口诀:(球柱)代数和、(柱镜)变号、(轴位)转向。例:-2.00DS/+0.75DC*85换算后为-1.25DS/-0.75DC*175具体换算过程如下:球镜换算:代数和,=球镜和柱镜之和“-2.00+(+0.75)=-1.25”,所以球镜换算后是-1.25;柱镜换算:变号,原“+”号变为“-”号,所以柱镜换算后是-0.75;轴位换算:转向,高于90的减去90,低于90的加90,所以轴位换算后是175。(正好90的,换算为0或180都可以)•筛查过程中,筛查人员同时应积极识别中小学生常见的其他眼部疾病,出现眼红、畏光、流泪、分泌物多、上睑下垂、倒睫、瞳孔区发白、斜视、眼位偏斜或歪头视物、眼球震颤、不能追视、视物距离过近或眯眼、暗处行走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转诊到医院复诊。•对需要进一步转诊复查的对象应及时发放《复查告知书》,《复查告知书》的参考格式见工作手册附件,可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图1幼儿园大班及小学生转诊规范流程图以裸眼远视力、戴镜远视力和非睫状肌麻痹条件下电脑验光进行屈光不正筛查裸眼远视力下降裸眼远视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