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古文翻译不再难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 (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 “说的就是⋯⋯啊” ,或者译为 “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 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 )③太史公曰: “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 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说: “《论语》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