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经验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一般项目(BGA060028)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中,农村教育的发展举世瞩目,成就斐然。 时至今日, 大力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依然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立足于新世纪农村教育的发展,从政策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60 余年来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经验予以分析讨论。一、农村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之关系简析本文所持有的一种基本研究假设是:农村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有着深刻的联系, 教育政策对农村教育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这种影响与作用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对此,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的分析;1. 从农村教育发展蕴含的政策要求及其必然依存的政策环境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教育发展,包括农村教育发展,都有一个关于发展目标或发展方向的定位。而农村教育发展目标或方向的定位一定是政策的定位,即通过制定教育政策以确定农村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教育政策的引领作用就在于它是一种目标与方向的引领。 其次,农村教育发展必然含有关于发展任务的表达。 而农村教育的发展任务也来自政策的规定,即教育政策规定了不同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同任务。再其次, 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式与途径也往往基于政策的要求,即政策许可或鼓励以某种或某些方式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从以上三个层面的简要分析不难看出,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与政策的要求、规定密切相连。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教育发展中,发展农村教育, 本身便是一种政策性表达。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所谓政策环境, 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在政策环境的诸多因素中,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因素较为突出与重要。 而社会经济状况、 制度条件和政治文化因素又深切地蕴含着政策性, 烙下了十分鲜明的政策印记。它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创设了环境条件。2. 从实践的角度看,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宏观政策的变革也与教育政策的变革相伴相随。学者们习惯于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社会发展划分为三大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 (1949-1966 年)、“文革”时期 (1966-1976 年)、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7 年至今)。这三大时期,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阶段。 例如,“前十七年”可分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两个阶段;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