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施工隧道工艺心血啊一、新奥法介绍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岩石锚杆、喷射混凝土机械和岩石力学方面技术的进展,人们对开挖隧道过程中所出现的围岩变形、松弛、崩塌等现象有了深入的认识。 1963 年奥地利学者 L。腊布兹维奇教授命名的“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 (NATM )正式出台,它是以控制爆破或机械开挖为主要掘进手段,以锚杆、喷射混凝土为主要的支护方法,理论量测和经验相结合的一种施工方法,同时也是一系列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原则。新奥法的基本原则可简要的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早封闭” ,我国的隧道工作者将其总结为“光面爆破, 喷锚支护、监控量测”三要素。二、白家河 II 号隧道的新奥法施工白家河 II 号隧道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调查,隧道所处围岩是Ⅲ类围岩,属于浅埋和偏压隧道,自承能力较差。施工时根据不同的围岩结构,分别采用或综合使用超前锚杆预加固、喷锚体系及格栅式钢构架作为初期支护方案。 开挖采用短台阶光面爆破法;弃碴采用人工配合装载机或机动翻斗车清理,即时施工临时支护体系。 洞门施工先期进行,并与不少于5m 的洞内二次衬砌同时施工以保证结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影响洞内施工;仰拱和铺底分段进行,与二次衬砌及时闭合;防水层在初期支护完毕二次衬砌之前施工;避车洞、排水沟、电气化接触网支架、 洞口挡墙等最后施工并抓好隧桥、隧路的施工关系,避免相互干扰,确保工期。2.1 钻爆开挖作业线根据围岩性质及施工设备选取正台阶开挖法(台阶长度小于 5 倍但大于 1~1.5 倍洞跨),上下断面采用平行作业,上台阶开挖要留取核心土。该法因为可缩短支护结构的受力条件,有利于控制隧道收敛速度和量值,适用范围很广。钻爆开挖工序流程图见下页为减少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对围岩和山体稳定,施工中贯彻 “早进(洞)、晚出(洞)、少刷少挖”的思想。隧道进洞前首先清理坡面危岩,用砂浆锚杆对仰坡进行加固,然后用超前小导管对洞口进行预加固。白家河Ⅱ号隧道进口仰坡加固时先清除仰坡危石,拆除洞顶水渠,在洞顶 20m×40m(高×宽)范围内的采用喷锚挂网联合防护方案:超前锚杆采用ZW— II 型全长粘接型早强砂浆锚杆(Φ 22),长 3-5m,间距 1.2m×1.2m,表面挂网 Φ 6×Φ 8,网格间距 20cm×20cm,喷砼厚 10cm。进口洞口土石方采用明挖法进行,自上而下逐段开挖,分层高度2m,纵向按设计长度 5m 一次成型,挖掘机作业,挖不动的岩石地段采用弱爆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