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策略探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各个领域和行业中,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的模式有效的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基础,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完善。关键词:互联网道德与法制策略教学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当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的模式有效的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制素养的目的。一、利用互联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妨将网络中的视频、图片等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创建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增加思维的活跃性,满足教学需求。例如,《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如果单纯在课堂中进行文字的讲解,学生自然会觉得很枯燥、无趣,教学质量也不高。因此,教师不妨结合学生的兴趣,从互联网中下载《不守规则的丁当狗》在课堂中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分析指出丁当狗在动画中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二、利用互联网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课堂则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制素养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中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养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前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以此创造出不同的教学环境,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素养高尚的品德以及正确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在学习《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搜索一些关于小朋友上学的图片,并通过图片反映出来一些有关上学不适应、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爱惜课本、认真听讲等场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这些图片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以此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克服学生对上学的厌烦感。这些教学课件中的图片为学生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在进行《我们爱整洁》这一堂课的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提升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教师通常会组织学生进行班级中的大扫除。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劳动歌曲,让学生能够在劳动过程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同时利用音乐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三、利用互联网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微课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微课就是利用较短的时间,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每个知识点或是某个教学难点展开的教学活动。可以?f,恰当的运用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例如,在学习《这些是大家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或是自己制作微课《爱护公物》,让学生通过对微课的学习了解爱护公物的正确行为。当然,微课在课堂中的使用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想要用微课在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需要满足以下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熟悉互联网的操作,能够掌握搜索视频和录制视频的方法;二是要把握好道德与品质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并从中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由学生,以此让微课更加具有逻辑性,发挥出它在教学中真正的价值。四、利用互联网将教学延伸到生活生活中的道...